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2721
温阳、补阳、通阳同中有异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690期
人体阳气的变化可导致机体不同的病理和表现,故治疗上要辨清
     人体阳气的变化可导致机体不同的病理和表现,故治疗上要辨清

    温阳、补阳与通阳是治疗阳气相关病变的常用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因对其内涵或相应方药的性能认识不清,时常可见对这些治法的误用或乱用,造成理、法、方、药的不一致。兹据中医药学的原理,对这些方法加以辨析厘正。

    温 阳

    温阳即运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扶助阳气以治疗寒证的一种方法。寒证的成因无外乎“阴盛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阳虚则外寒”(《素问·调经论》),其基本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与“疗寒以热药”(《神农本草经》)。

    寒证有表里虚实之分。表寒者每由外寒所致,可表现为寒邪袭表,如太阳伤寒、风寒感冒等病证,此当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方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等;或寒入经脉,如寒痹等,此治当温经散寒,药选桂枝、细辛、川乌、草乌、羌活等,方如当归四逆汤、乌头汤等。里寒则有实有虚,实者多由寒邪入中,如寒邪客胃之胃痛、阴寒凝滞之胸痹、寒邪内阻或寒滞肝脉之腹痛等,治疗均宜温阳散寒,药选桂枝、细辛、干姜、高良姜、吴茱萸、乌药、香附、茴香等,方如良附丸、理中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暖肝煎、天台乌药散等;虚者则因于阳气不足,治当温补,方法参见“补阳”。

    补 阳

    补阳即运用甘温或咸温或辛热之方药,补益阳气以治疗阳虚证的一种方法,属“虚者补之”的范畴。阳虚,即阳气不足(可理解为量的减少或水平低下),常由禀赋不足,或久病耗损而形成,往往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功能减退的状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