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接经配穴法
接经配穴法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临床配穴方法——
接经配穴法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临床配穴方法——
接经配穴法是针灸配穴方法的一种,它是根据“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理论,选取经脉之间脉气相通的经脉上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通过针刺腧穴,激发经气,使经脉畅通,气至病所,而达到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功能的方法。
“接经”是指“通经接气”或“接气通经”,早在《济生拔萃》中就有记载。但内容简单,仅记载了12个井穴,并无具体运用。“接经”的概念是广义的,故其配穴方法亦多种多样,经后代针灸医家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一系列的配穴方法,可具体归纳为大接经、表里接经、首尾接经、同名经接经、局部接经、经筋接经等方法,现分论之。
大接经法
大接经之理,可追溯于《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亦言:“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大接经法是接经配穴法之一,是指针刺十二井穴,以沟通十二经脉气血,使十二经脉气血阴阳交注,正常运行的方法。大接经法首见于张璧的《云歧子学医新说》,后被收录在罗天益的《卫生宝鉴》中,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两法。“从阴引阳”和“从阳引阴”之说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分别指从阴的部位针刺,引导阳的部位的经气;从阳的部位针刺,引导阴的部位的经气。十二经虽首尾相接,气血流注,如环无端,但各经属性不同,功能殊异,每经历一次阴阳交会之后性质即有变化,所以在循经取穴时始穴不同,作用是不一样的。
从阴引阳法 始自手太阴,终于足厥阴。手太阴气血所注之时为寅时,从寅时到未时,是平旦至日中,阴气渐消,阳气渐盛的过程,故此法适用于阳病在阴。其穴位依次是: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18 字符。
接经配穴法是针灸配穴方法的一种,它是根据“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理论,选取经脉之间脉气相通的经脉上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通过针刺腧穴,激发经气,使经脉畅通,气至病所,而达到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功能的方法。
“接经”是指“通经接气”或“接气通经”,早在《济生拔萃》中就有记载。但内容简单,仅记载了12个井穴,并无具体运用。“接经”的概念是广义的,故其配穴方法亦多种多样,经后代针灸医家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一系列的配穴方法,可具体归纳为大接经、表里接经、首尾接经、同名经接经、局部接经、经筋接经等方法,现分论之。
大接经法
大接经之理,可追溯于《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亦言:“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大接经法是接经配穴法之一,是指针刺十二井穴,以沟通十二经脉气血,使十二经脉气血阴阳交注,正常运行的方法。大接经法首见于张璧的《云歧子学医新说》,后被收录在罗天益的《卫生宝鉴》中,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两法。“从阴引阳”和“从阳引阴”之说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分别指从阴的部位针刺,引导阳的部位的经气;从阳的部位针刺,引导阴的部位的经气。十二经虽首尾相接,气血流注,如环无端,但各经属性不同,功能殊异,每经历一次阴阳交会之后性质即有变化,所以在循经取穴时始穴不同,作用是不一样的。
从阴引阳法 始自手太阴,终于足厥阴。手太阴气血所注之时为寅时,从寅时到未时,是平旦至日中,阴气渐消,阳气渐盛的过程,故此法适用于阳病在阴。其穴位依次是: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