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迅 > 保健新视点 > 正文
编号:13074594
有图未必就是真相 蛊惑人心制造恐慌 视频造谣搞乱市场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6日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食品安全博士、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钟 凯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阮光锋

    “有图有真相”一直被很多人视为辨别真假的重要依据,在信息社会,“有视频有真相”更是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捧。本版1119期《“棉花肉松”妖言惑众》一文发出后,不少读者来电表示,自己还收到过家人朋友等转来的“注胶皮皮虾”“塑料大米”“加胶面条”“乒乓球鸡蛋”等视频。因为都是热心网友自己做的实验,在实在辨不出真假的情况下,很多人决定不再碰那些食品。

    寄生虫大虾实验

    视频内容:实验者把大虾的头剪掉,用牙签从虾中挑出两条白色的虫状物,最后得出大虾中含有寄生虫的结论。

    事实:食品安全博士、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研究员钟凯表示,养殖大虾出现寄生虫的概率很低。视频显示,这个“虫子”似乎很柔软,用牙签挑出来的过程中断掉了,所以不太可能是寄生虫。白色虫状物很可能是雄虾的生殖腺,也就是输精管或贮精囊,相当于鱼白或蟹膏,它富含蛋白质,完全可以吃。

    注胶皮皮虾实验

    视频内容:实验者剥开桌上一盘煮熟的皮皮虾,掏出里面硬硬的红色物体,称这是注在皮皮虾里的“胶”。并愤怒地呼吁广大网友:“都别买了,也别再吃了。”

    事实:皮皮虾的繁殖期为4至9月,繁殖季节,雌性皮皮虾中部至尾部会形成黄褐色的虾黄,煮熟后卵巢内的虾黄会凝固成红棕色。视频流传时正值皮皮虾结籽期,因此,红棕色的东西其实是皮皮虾身体内并未成熟的虾黄,而非人为注入的胶。另外,注胶会导致活虾死亡,相较活虾,死虾的价格会大大降低,商贩不太可能做这种赔本的生意。

    加胶面条实验

    视频内容:实验者把面条放在水中泡了一上午,结果发现有胶状物质形成。实验者因此推断面条中加了“胶”。还有网友发现挂面能点燃,认定也是加了胶的缘故。

    事实:面粉及所有生的面粉制品(如面条、面片、饺子皮等),用水洗时淀粉和水溶性成分就会离开,剩下具有黏性不溶于水的物质。但那不是胶,而是面筋。我们所吃的凉皮就是这样洗出来的。面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正常食用不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相反,它作为一种植物蛋白,还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而食物里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是可以燃烧的。挂面富含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水分含量又低,能够燃烧并不奇怪。

    塑料大米实验

    视频内容:实验者用手指捻两碗米饭作对比,然后说其中一碗大米是塑料做的(其实看视频并没有感觉出这两碗米饭有什么不同)。与此相关的视频还有:一男子不断地把废塑料塞进一个轰鸣的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形状类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发布者断言,这是在用塑料造假大米。

    事实:这些塑料颗粒其实是工业原料,不可能拿去当大米卖,它们的价格可比大米贵多了,最便宜的聚丙烯颗粒也比大米贵好几倍,如果是聚乙烯或者聚四氟乙烯就更贵了。另外,仔细看视频你会发现,颗粒的形状本身也不像大米。据业内人士称,视频中所用的设备是一台塑料造粒机,在塑料行业很常见。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是为了生产出便于运输的再生塑料颗粒。

    塑料紫菜实验

    视频内容:实验者将紫菜撕碎泡在水中,发现紫菜泡了之后呈半透明的树叶状并且撕不烂,由此推断紫菜是塑料薄膜做的。实验者还说自己在食用紫菜时,发现紫菜嚼不碎,且有一股腥臭味。

    事实: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说,正常的紫菜泡发后呈半透明的树叶状,而平时大家看到的紫菜只是没有展开而已。 紫菜撕不烂,是因为它是一种藻类,富含胶类等多糖物质,收割晾干后,表面变得光滑且富有韧性。胶类等多糖物质遇水后,与水分子结合,同时联合多糖分子,形成比较紧密的网络结构。如果温度过高,这个网络结构又变得松散,就是我们平时在紫菜汤里看到的样子。视频中所说的“腥臭味”,是因为紫菜中含1-辛烯-3-醇和庚二烯醛,能散发出类似鲫鱼味的特殊气味。

    乒乓球鸡蛋实验

    视频内容:实验者把鸡蛋黄在地上反复拍打,蛋黄不但没碎,竟然像兵乓球一样有弹性,于是称自己买到了人造鸡蛋。还有网友做实验,用海藻酸钠、氯化钙等原料,“造”出了假鸡蛋。

    事实:鸡蛋在低温环境下保存时间过长,甚至冰冻过,就会导致蛋黄变得很硬很有弹性。母鸡如果吃太多棉籽饼之类含棉酚过高的饲料,也会让鸡蛋变成“乒乓球鸡蛋”。另外,如果母鸡的输卵管有炎症,蛋黄的弹性也会增加。人造鸡蛋到目前都无法实现,光鸡蛋壳就很难模仿,比如有气孔、有卵膜。有调查显示,所谓“人造鸡蛋”,其实是一个骗局,目的是吸引人去“拜师学艺”,学费不菲而且“关键技术”保密。▲

    编后:自媒体发达的当下,谣言也有了广泛的传播阵地,尤其涉及食品安全的谣言,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采访中,阮光锋告诉记者,这类谣言视频发布的目的主要有几个:有意编造、别有用心;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旧闻翻炒、刻意抹黑;负面传播,引起恐慌。很多平台通过发布谣言赚取流量费、广告费,有些向企业勒索,甚至已经团队化运作,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网络谣言视频给公众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让相关产业受挫。比如,“塑料紫菜”的谣言影响到了整个南方的紫菜种植产业。

    钟凯则指出,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检索、信息筛选和辩证思维能力。这类视频看似证据确凿,其实一戳即破,大家只要用常识稍加思考,就能辨别真假。看到网上传播的视频,首先,大家要看它的信源,是专业媒体、自媒体还是网友,根据不同的信源,辨别其可信度。一般而言,网友自己制作的视频,可信度较低。其次,看到跟常理背道而驰、反常规、让人震惊的视频,要保持警惕,不要急于相信,更不要轻易转发,如果跟常识冲突太大,很有可能是假的。最后,有图、有视频,未必有真相。“大虾有虫”视频中,实验者确实挑出了白色虫状物,但对其解读却歪曲了真相。现象虽然是真的,但加上了主观判断,若没有专业知识,其解读就会与事实相去甚远。▲ (本报记者 田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