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药防慢病,步长制药的社会担当
今年5月,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一文,列出了要重点推进和落实的70项工作任务。其中,再一次提到了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
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中医药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方面优势突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之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较快,对中药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推动了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防治慢性病形势严峻
慢性病具有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不可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疾病负担占总数的近70%。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居慢性病首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它泛指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数据显示,30岁左右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溢血的患者越来越多。胸闷、气短、心慌、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齐等症状常见于中青年。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呈稳定增长态势。老龄人口的增加和发病率的上升,将推动这一市场继续增长。
疾病谱的变化,造成了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以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不断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取代。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慢性病防治规划,是今后5~10年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和20%。《规划》以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为主线,强调防治结合、全程管理,针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三类目标人群,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控制慢性病的关键在于防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严重疾病事件、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防疾病事件后复发,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经验,在防治慢性病方面优势和特色突出。
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在养生、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采用早期干预的理念与方法,可有效维护健康、防病治病。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特点,针对慢性病病程长、多脏器损害等特点,能更好地发挥整体调节、综合干预的优势,更适合脏腑功能减退,代谢功能较差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
经多年深入研究探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步长教授提出“脑心同治”理论。他指出,在慢病防治中,只有中西医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标本兼治,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脑心同治”理论,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
“脑心同治”理论是赵步长教授、伍海勤教授及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潜心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吸取前人之精华,提出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理论体系。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该理论已成为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思想体系,被中西医专家认同。
该理论从宏观准确性出发,至微观精确性入手,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其重要性在于,诠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与治则。赵步长教授认为中风(脑卒中)、胸痹(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证,治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异病同治,证同治则同。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的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基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便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和基础。
在“脑心同治”理论基础上,赵步长教授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的新学说,用以指导与研究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相关疾病的病机及治则,为解决脏器与组织供血不足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系统性思考模式。赵步长教授认为,“人生于血管畅通,成长于动脉硬化,衰老于供血不足,死于血管堵塞”。“脑心同治”理论在长期实践与临床应用基础上,从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临证心得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风、真心痛、厥心痛、昏迷、头痛、痴呆、眩晕和健忘等,并从生理学、病因学、临床表现、病机学、治疗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躬身实践“健康扶贫”
在提供优秀的防治慢性病药物的同时,步长制药还积极参与各项慢性病防治活动。作为“同心·共铸中国心·脑心同治走基层”的志愿者,步长制药组织医疗专家,分批到各市县疗养院、养老院、干休所,为老年人讲解慢性病防治知识,指导他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用中医药来防治常见慢性病。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服务弱、缺人才等问题突出,不仅不利于患者看病就医,也限制着基层医药市场的有序扩大。不少药企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培训、指导慢病管理,步长制药也不例外。
为响应“健康扶贫”号召,步长制药组织医疗专家走基层,到各地农村、社区,为老百姓免费诊疗、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等。截至2016年12月,“脑心同治走基层活动”已经走过了新疆、云南、山西、重庆、河南、陕西、广东、吉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319个县乡镇,有6042位爱心医生参与其中,共计支援了551个基层医院,义诊了84297人次,培训基层医生18459人次,查房会诊1449人次,捐药价值615.77万元,物资54.83万元。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到,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步长制药走在了前头,并会坚持下去。公司相关活动还将惠及全国有需要的基层一线。除了健康教育、医疗帮扶活动,步长制药还携手新媒体、移动医疗平台,在战略合作的连锁药店内推广防治慢性病的“互联网+移动医疗平台”(如涛大夫、涛医宝等),促进新媒体时代的健康传播,为实现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到2025年降低20%的防治目标贡献力量。”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如是说。▲ (白晓君)
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中医药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方面优势突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之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较快,对中药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推动了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防治慢性病形势严峻
慢性病具有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不可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疾病负担占总数的近70%。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居慢性病首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它泛指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数据显示,30岁左右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溢血的患者越来越多。胸闷、气短、心慌、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齐等症状常见于中青年。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呈稳定增长态势。老龄人口的增加和发病率的上升,将推动这一市场继续增长。
疾病谱的变化,造成了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以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不断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取代。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慢性病防治规划,是今后5~10年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和20%。《规划》以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为主线,强调防治结合、全程管理,针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三类目标人群,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控制慢性病的关键在于防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严重疾病事件、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防疾病事件后复发,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经验,在防治慢性病方面优势和特色突出。
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在养生、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采用早期干预的理念与方法,可有效维护健康、防病治病。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特点,针对慢性病病程长、多脏器损害等特点,能更好地发挥整体调节、综合干预的优势,更适合脏腑功能减退,代谢功能较差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
经多年深入研究探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步长教授提出“脑心同治”理论。他指出,在慢病防治中,只有中西医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标本兼治,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脑心同治”理论,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
“脑心同治”理论是赵步长教授、伍海勤教授及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潜心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吸取前人之精华,提出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理论体系。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该理论已成为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思想体系,被中西医专家认同。
该理论从宏观准确性出发,至微观精确性入手,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其重要性在于,诠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与治则。赵步长教授认为中风(脑卒中)、胸痹(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证,治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异病同治,证同治则同。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的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基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便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和基础。
在“脑心同治”理论基础上,赵步长教授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的新学说,用以指导与研究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相关疾病的病机及治则,为解决脏器与组织供血不足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系统性思考模式。赵步长教授认为,“人生于血管畅通,成长于动脉硬化,衰老于供血不足,死于血管堵塞”。“脑心同治”理论在长期实践与临床应用基础上,从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临证心得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风、真心痛、厥心痛、昏迷、头痛、痴呆、眩晕和健忘等,并从生理学、病因学、临床表现、病机学、治疗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躬身实践“健康扶贫”
在提供优秀的防治慢性病药物的同时,步长制药还积极参与各项慢性病防治活动。作为“同心·共铸中国心·脑心同治走基层”的志愿者,步长制药组织医疗专家,分批到各市县疗养院、养老院、干休所,为老年人讲解慢性病防治知识,指导他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用中医药来防治常见慢性病。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服务弱、缺人才等问题突出,不仅不利于患者看病就医,也限制着基层医药市场的有序扩大。不少药企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培训、指导慢病管理,步长制药也不例外。
为响应“健康扶贫”号召,步长制药组织医疗专家走基层,到各地农村、社区,为老百姓免费诊疗、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等。截至2016年12月,“脑心同治走基层活动”已经走过了新疆、云南、山西、重庆、河南、陕西、广东、吉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319个县乡镇,有6042位爱心医生参与其中,共计支援了551个基层医院,义诊了84297人次,培训基层医生18459人次,查房会诊1449人次,捐药价值615.77万元,物资54.83万元。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到,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步长制药走在了前头,并会坚持下去。公司相关活动还将惠及全国有需要的基层一线。除了健康教育、医疗帮扶活动,步长制药还携手新媒体、移动医疗平台,在战略合作的连锁药店内推广防治慢性病的“互联网+移动医疗平台”(如涛大夫、涛医宝等),促进新媒体时代的健康传播,为实现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到2025年降低20%的防治目标贡献力量。”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如是说。▲ (白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