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95898
《高手》:中医遇上音乐剧,酷!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17期
     大大小小的药箱、真实准确的药方、“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这一切,都出现在我国首部中医题材音乐剧《高手》中——

    在中国戏剧界,樊冲是名副其实的大咖。他担任过五六十部舞台剧的作曲和音乐制作,被誉为“中国戏剧音乐第一人”,他创作的《驴得水》插曲《我要你》更是随着电影的热映火遍大江南北。

    2015年之前,樊冲对中医药知之甚少,年轻时脸上长痘喝过中药差不多是他与中医唯一的交集;然而现在聊起中医药,什么阴阳五行,什么五运六气,樊冲头头是道。是什么经历让他从中医“小白”变成了中医“发烧友”?

    中医:音乐剧“中体西用”的突破口

    2015年,完成个人编导的第一部音乐剧之后,樊冲“游学”欧洲,看戏学习。收获很多,触动很大。欧洲归来,樊冲坚定了一个信念,发展中国原创音乐剧,要更多关注“我们”——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活——让作品真正生长在我们的土地上,观众才能产生共情。下一部作品,樊冲的想法是,在题材上更接近中国文化。

    一段经历给他带来灵感。樊冲吃不惯西餐,常犯胃病,回国后到同仁堂去求诊。同仁堂的老中医为他“望闻问切”,他觉得挺好玩。抓药的过程让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看着同仁堂的药师从一个一个小抽屉里取出中药,樊冲突然来了灵感——把音乐剧发生的环境设定在一个中医馆里,会不会很有趣?

    樊冲开始创作《高手》,这是我国首部公演的中医题材音乐剧。“我觉得中医是传统文化中非常博大精深且有意思的东西。而音乐剧则娱乐化、现代化,我很好奇两者在一起会‘生长’出怎样有趣的作品。”让最传统的中医去碰撞最新潮的西方音乐剧,樊冲觉得,很困难,却格外有趣。

    故事在樊冲的头脑中生长。两位刚从中医学院毕业的“废柴医生”,阴差阳错被分配到了简陋破烂的中医馆。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位指明人生目标和道路的“老中医”。非典爆发之后,他们走上“战场”,在与病毒的生死交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孙恒海是《高手》出品方至乐汇的创始人,也是《高手》的总制作人。樊冲带着中医题材音乐剧的创意找到他时,他非常感兴趣。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孙恒海认为,中医题材的音乐剧能够到国际上与百老汇和西区的音乐剧一争上下。

    在创作《高手》的过程中,樊冲形成了中国原创音乐剧要做到“中体西用”的主张:将西方的创制技术用在中国原创音乐剧中,呈现中国思想。中医,为他的音乐剧“中体西用”尝试提供了第一个突破口。

    高手:身怀绝技,胸怀天下

    为保证剧中涉及到的医学知识准确无误,樊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成了他的案头读物。一开始看不懂,樊冲就去找今人的注解。“觉得里面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尤其是中医对人的生命构成的阐述。中医不但是一门医学,它还是一种东方人的哲学。”从《黄帝内经》的哲学观到《伤寒杂病论》的方法论,再到一个个具体的药方,樊冲的阅读量接近千万字。

    至乐汇找到正安中医的创始人梁冬担任《高手》的顾问。建组之初,樊冲带着全体演员来到正安中医馆体验生活。观察了诊疗、抓药、煎药的流程后,樊冲让演员们自由活动两个小时,闻着药香,真真切切地感受中医馆的工作环境和医患交流模式。

    剧中有段情节,一位患者因剧烈的胃痛来到中医馆求医。在医馆里,患者疼痛至昏厥。老馆长一边镇定地指挥医生到药房炒些盐和吴茱萸,一边按压病人的内关穴和足三里,十几秒钟后又针刺病人的中脘穴,病人“啊”了一声缓醒过来。之后,他把炒好的食盐和吴茱萸敷在病人胃脘处止痛。最终,老馆长辨证认为,患者外感寒湿,内伤劳倦,情绪不畅,气滞胃寒,遂开出药方:广藿香10克,紫苏梗10克,紫苏叶6克,法半夏6克,陈皮10克,醋香附10克,醋延胡索10克,砂仁5克(后下),豆蔻仁5克(后下),炙鸡内金15克,炒稻芽15克,炒麦芽15克。为正确引导观众,演员的表现手法受过专人指导,药方也经由专家核验。这场戏向观众展示出,中医不是“慢郎中”。相反,中医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创作非典相关的情节时,樊冲去查找那一时期的新闻报道和当事人日后的回忆材料。来自上海的中医主动请缨进驻小汤山,确有其故事原型。剧中出现的防治非典的药方,源自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真实发挥过作用的甘露消毒丹。非典是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回眸那一场大灾难,樊冲说,他要致敬在漫长岁月中护佑国人健康的中医药,也要致敬当年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什么是高手?”樊冲自问自答,“身怀绝技,胸怀天下。”

    小观众:“我长大也要学中医”

    孙恒海决定做这部戏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要酷、要时尚,中医药绝不能被呈现得老气、死板。

    樊冲花了很多心思。比如舞美设计,舞台两侧和上方堆积如山的药箱,让人一下就能进入中医馆的叙事环境,又显得神秘感十足,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再比如,剧中的主要角色,樊冲均以中药命名,并且角色的性格与中药的性状一一对应。男主角叫朱砂根,朱砂根这味中药经济实惠,暗示男主角的阳光质朴。樊冲还打破时间桎梏,将神农、张仲景、李时珍“请”上舞台,用说唱、歌剧、昆曲等形式,把中医千年传承娓娓道来。当神农一袭彩衣唱出“虽然很多药的滋味,让人有些感到反胃,可是草药物尽其用,绝对是人间的宝贝”,很多观众都会心一笑。

    樊冲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一个小男孩看完《高手》后对家长说:“爸爸,中医真酷。我长大也要学中医。”听到这句话,樊冲倍感欣慰。

    排演《高手》的经历也让演员们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主演张弛觉得,长久以来,大部分人对中医存在一定的误解。“像我,也曾经怀疑过,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张弛说,“其实,中医药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谓‘上工治未病’,中医药是非常高明、非常高级的。”

    被《高手》感动的人还有很多。《高手》的制作总监茜吉尔告诉记者,演出时,有两个女孩一直跟着台上演员报药方。“我心想这谁啊,好专业。散场的时候她俩拉住我说谢谢,我才知道她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我说你俩选择学中医真棒!她们说,我们看《高手》看哭了。本来只是觉得自己就是选择了一个专业,以后还不一定要干嘛呢,但今天,我们第一次觉得学习中医那么骄傲。”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杨瑞交给樊冲一封手写信,6页纸,字迹工整隽永。信里写道:“这部戏将鼓励着我继续学习并不断奋斗。”

    “我自己也觉得中医特别酷。”樊冲希望,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帅与酷。“通过最新鲜的艺术表达使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让95后和00后认识到,无论是抓药煎药的过程,还是《黄帝内经》的理论,乃至整个中医药体系,都特别热特别酷。” (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