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044471
董卿:期待遇见更好的“董卿”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3日 期刊网
     那段日子,董卿每天睡眠不足,凌晨4点睡早上8点起。醒来一睁开眼就想节目的事,想着嘉宾、读本、故事、后期……录制前一晚,工作人员不能找她,她必须把第二天的东西整整过一遍。不录节目的时候,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她一定守在办公室,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找到她。她觉得当制作人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特别唠叨,喋喋不休,要跟团队、专家、广告客户等,一遍又一遍地说相同的话。有时候特疲惫,她就恨恨地问身边人:像不像祥林嫂?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朗读者》一播出便获得了巨大成功和无数赞誉,也远远超出了董卿的预期。董卿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话说:“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任何时候不放弃成长的可能

    董卿出身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报社总编,母亲是大学教授。从小到大她受到的是父亲严厉的家庭教育:从7岁开始每天刷碗,早上到操场跑1000米,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

    父亲有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有照镜子的时间不如多用功。小时候的董卿不理解父亲的爱,渐渐长大后她才懂得,其实所有的父母都会倾尽所能去爱自己的孩子。

    “爸爸生长在农村,生活十分穷困。每天上学前,都要先去池塘抓鱼虾到集市上卖掉,挣点生活费再去上学。爸爸的经历让他笃信一点,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所以对我也有这样的期望。”董卿感叹,是父亲的“魔鬼”教育教她学会了努力和坚持,生怕辜负别人辜负自己。

    因为主持春晚,董卿每年除夕夜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她曾几次邀请父母来春晚现场,但父母老是怕给她添麻烦,怕她在台上想着他们,注意力会分散。董卿便在盛大的晚会落幕后,一个人开车回家,吃点速冻水饺,然后赶第二天最早的一班飞机回上海,和父母团圆。

    董卿经常给父母钱,但他们仍然过得非常节俭。“有一次我爸去医院拔牙,出来后咬着棉花球,腮帮子肿着,就这样还是挤地铁,不舍得打车。我在电话里听我妈说完特别难过。”谈到情深处,董卿说,“这么多年,我把最好的笑容都留在台上了,给父母的太少了。每次我回上海,常有人叫我出来吃饭,我一般都推掉了,希望多陪陪他们。但只有医院院长请我吃饭,我一定去,而且我见到他们都是同样的话,‘我爹妈拜托给你们了’。”

    关于董卿的婚姻感情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但她始终保持低调,甚少在公开场合聊相关话题。2016年在《挑战不可能》发布会上,董卿首度承认自己已有宝宝,荣升人母。

    有记者问她,“照顾小朋友有什么不可能的挑战吗?”董卿回应:“这是所有人去面对了之后就能找到方法的一件事情,不至于不可能,没那么严重。” 随后补充道,“可能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对父母来讲都是挑战。孩子出生后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在很多方面平衡,既不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我的世界只有他。”

    无论多忙,董卿每天都要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她的卧室里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假如我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她说,“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可以给人力量,更能给人快乐。”

    刚上大学时,董卿因为形体表演课跟不上,被自卑困扰着。在那段难挨的岁月里,是书籍给了她力量。她喜欢莫泊桑的一段话: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糟糕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身教大于言传。”董卿记得,父母在家没事时就是看书。“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是想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从我身上学到好的品质,所以我不会放弃继续成長的可能。”董卿说。

    “没有人能永远地站在舞台中央,正因为清楚地认识到,所以我把每一次上台都当作第一次,也把每一次当作最后一次。”董卿清楚地知道,如何在这个欲望爆炸的时代做自己,“再过10年,我可能更自信了,自信到我做一个节目可以什么形式都不要,就是架一台机器在院子里,放一本书在那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安安静静地说文字里的故事。”

    每个人与“更好”之间都有一段距离,都会有一段路要走,我们期待未来遇见更好的董卿。

    编辑/纤手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