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044508
关于榆林市经济稳增长的路径选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3日 期刊网
     (三)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转向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

    由政府主导投资的决策和管理,容易导致浪费与投资的结构性扭曲。政府资金更多流入国有经济,对民营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其挤出效应越强,投资效率越低,内在结构越失衡,就越需要新一轮更大规模的融资与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继而导致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旦如此,榆林很可能长期陷入经济增长乏力的状态。

    当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导型的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榆林经济增长的动力。近年来,榆林全社会固投平稳增长,但增速回落。如2015年,榆林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4.37亿元,比上年下降15.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3.63亿元,下降18.8%。项目投资完成1086.64亿元,下降17.8%;房地产投资完成46.99亿元,下降38.6%。民间投资完成425.64亿元,下降16.9%。可喜的是民间投资比重在上升,自筹资金逐步增长,民生领域投资进一步加强。需要强调的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国定资产投资比例,政府一边要为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投资对榆林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边要逐步回归政府为社会管理者角色,逐步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确立市场的主导地位。可通过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实现投资主体由地方政府转向民营企业,消费主体由政府消费转向私人消费。建立资金筹措工程,整合运用好各种资金,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有序地流入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流向农村经济领域以及第三产业,使其成为榆林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关键在于,必须变革经济体系的内在结构,从而打破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甚至路径锁定,使其进入新的通畅的轨道。

    (一)调整需求结构

    多年来,榆林是以能源产品外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在资源价格和能源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时期,更应头脑清醒。在抓工业增长这一动力的同时,逐步调整政府需求与私人需求间的份额,逐步调整外部需求与内部需求间的比重。榆林的三产严重依赖二产增长和财政支出拉动,加上榆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只有人们的基本生活类商品才是榆林消费持续增长的稳定动力,提高生活品质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强劲,奢侈品如化妆品、金银珠宝类等奢侈品销售较好。要扩大榆林居民消费,则要提高第三产业承载力,大力发展教育、旅游、会展、信息、购物、保健等服务业,培养消费热点,发挥好房地产、汽车、旅游等消费的引领作用,发展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消费,深度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等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和补贴政策,实行精准扶贫,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二)调整分配结构

    需求又与收入相关。因此,调整需求结构依赖于分配结构的变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榆林经济稳增长的新动力。

    1.工资、利润和税收的结构调整。个人消费源自于居民工资收入,私人投资源于企业利润的增加,而政府开支则源于财政收入的多寡。三者的比重大小,主要是通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来实现的。初次分配就是按照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等措施,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其首要功能就是使收入分配比较均衡。一方面,榆林在初次分配中,多年来劳动收入比重小(但从2012年开始居民收入增率已超过GDP增率);另一方面,再分配中政府财政收入直接转移给老百姓的比重较小,榆林人均GDP多年来处于全省第一,但GDP含金量却在全省垫底。大部分企业劳动者的报酬十几年来一直在低位徘徊,特别是农民工平均收入水平更低,榆林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仅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6~7成左右。榆林的这种分配结构使经济总量、企业利润与劳动收入三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是造成榆林居民消费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榆林居民工资所得份额,增加政府财政转移。除此,榆林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比小。财产性收入是劳动工资以外,通過交易、运营个人财产所得到的收入,包括利息、红利、土地与房屋的买卖或出租等,其实质就是凭借居民所持财产所有权获取利益。让更多居民拥有更多的财产和资本,这取决于要素所有权的明晰与要素市场的完善。如,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在企业推行劳动者入股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清晰界定并充分保障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房地产市场。

    2、南北县域收入结构调整。十多年来,虽然榆林南六县的发展在全省整体提升了20多个位次,但与北六县(区)比较起来大相径庭。2014北六县(区)的经济总量是南六县的10倍还多,神木县的经济总量是吴堡县的55倍。榆林收入过万元村子北六县(区)占1/5以上,过万元乡镇几乎全部集中在北六县(区)。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上差距更大,南部占比不足20%。目前南六县农村经济还基本处于传统的小农家庭经济状态,经济增长还主要靠土地和体力劳动等古老生产要素作支撑,而北部的农村经济增长已转向了以工业为骨干,以资本、矿产、技术为主要支撑。两种类型的发展和支撑要素的产出能力相差甚远。

    经济学中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只是一种理论,而并非规律,它只反映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内经济增长的一个过程,是短期手段,并不能反映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更不符合建设“幸福榆林”的价值追求,也不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逊的“溢出效应”理论,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区域经济就逐渐出现均衡发展的趋势。所以,区域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现在已经走过的路来看,协调榆林县域经济发展,有不少得力的对策,如对口帮扶、异地开发,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无论是榆林的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大都是依托能源资源快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以非市场化手段拿到极为廉价的能源资源,在能源需求极为旺盛的市场中赚取利润,理应将资源红利向社会回馈、向榆林回馈,尤其应加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帮助份额,帮助榆林轻工企业、食品、旅游等弱势行业走出困境。, 百拇医药(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