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95841
中药产业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41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推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摸清家底,带动脱贫,刺激经济增长,成就显著——

    走进重庆市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红椿村,远远地就能看见村里种药大户陈恢生在地里忙活的身影。两年前,陈恢生还是个背负家庭重担,找不到出路只能望着大山苦叹的贫困户。改变就发生在当地政府确定以中药材产业为主导进行精准扶贫的那一年。作为贫困户,陈恢生成为重点帮扶对象之一,两年下来,他已经从“门外汉”变成了种药能手,今年种植的中药材预计可收入12万元,一家不仅脱了贫更致了富。

    改变不仅发生在重庆。在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当地中药材产业扶贫工程让整天眉头紧锁的贫困户朱新平变成了现在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天派”。浙江省文成县玉壶镇角山村村民周真弟在当地“金大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基地打理了10年药材,早已由当年那个羡慕外面世界的留守村民变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脱贫致富“小能手”。

    在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链成了村民们的“致富链”,由外在输血变内在造血,带动贫困户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中药材产业为贫困地区造血

    “中医药大有可为,好好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的嘱咐,更是对中药材产业扶贫工程的期许。十八大以来,在耿福能的家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好医生药业集团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役,因地制宜发展附子种植产业,通过提供种源、技术培训、保底收购,带动3000多户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为667名来自凉山贫困家庭的员工创造了就业岗位。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样,近年来,随着中药材产业扶贫工程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利用独特的环境优势种植相宜的中药材,以中药材产业为主导带动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陈恢生所在的重庆市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红椿村位于海拔1600米的高山上,以前村民们只能靠着山窝地种玉米、洋芋来勉强度日。后来当地政府依据红椿村自然环境特点,确定了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邀请重庆中药研究院的专家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帮扶。目前,红椿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000余亩,去年全村中药材年产值2000万元,84户贫困户依托药材种植实现增收。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在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链接起来。行动计划提出开展道地药材、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示范基地建设等标准规范的制定;在贫困地区建立中药材产地电子交易中心,拓展中药材电商营销渠道;在中药材主产区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信息监测站,逐步构建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溯源体系等引导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

    《行动计划》中提到引导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正是以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成果为基础展开。

    资源普查为产业发展铺路

    由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所搭建的产业平台及体系为中药材产业扶贫工程的开展起到探道铺路的基础性作用。

    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普查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探明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及563个重点中药材品种的资源总量,也就是对之前普查工作的记录进行纠错寻新。纠错,就是通过实地调查对前人的记录进行核对、更正。寻新,就是在普查过程中那些不曾被发现、认识的中药新种。通过普查,目前已发现新种49个,其中,石蝴蝶属的合溪石蝴蝶就是重庆调查队在一个崖壁上发现的。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巢湖铁线莲、皖浙老鸦瓣、旋枝景天等中药新种。

    普查工作主要服务于中药产业这一“主角”。通过开展中药材人工种植与繁育、中药材加工技术研究等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国内流通体系并建立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开展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挖掘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初步形成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大宗、道地、濒危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设现代化中药材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

    借着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东风”,摸清我国中药材家底,不仅对于发展中药产业有着基础建设性意义,资源普查队深入一线的调查更是对中药材产业扶贫工程的开展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探讨,为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中药产业蓬勃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药产业在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下,经过中医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已完成976个县的调查,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县级行政单元。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涉及120种中药材、190家企业,建设了种质资源库。同时建立了中药材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网络,开展了中药材行业第三方认证。全国有200多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带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也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更实现了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2016年,我国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60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的近三分之一。

    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及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甘肃省,不仅在省内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也明显加快,2016年中药材出口产值超过4000万元,并在敦煌文博会和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产业国际论坛上,与埃及等国现场签订多项中医药合作协议。

    人参产业是吉林省的特色资源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吉林省人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占世界总产量的70%。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实施“人参振兴工程”,大力开发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基原的中医药健康产品,大大延长了人参产品的产业链,2016年吉林省人参产业产值约为505亿元。

    四川省作为全国首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之一,2015年,全省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36亿元,居全国第三,占全省医药工业的比重达到50%。江西省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医药产业强省,2015年,全省具有中药生产范围的企业13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5亿元。

    五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围绕中药材保护和利用展开,在协调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深化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编制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试点;推进中药标准化项目,构建临床常用大宗中药饮片和大品种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今,中药产业将站在更高起点蓄势发力、蓬勃发展,中医药人也当砥砺前行,用好药材、大产业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实习记者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