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99075
李佃贵从“浊毒伏络”论治乙肝肝硬化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43期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慢性肝病发展至晚期的主要变化,病情缠绵难愈,变化多端,属于中医“鼓胀”范畴,古人将“鼓胀”列为风、痨、膨、膈四大疑难病证之一。李佃贵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浊毒学说”,并根据乙肝肝硬化发病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浊毒伏络”之病因病机,采用“化浊解毒、软肝化坚、活血养血”三步疗法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浊毒伏络”概念

    所谓伏邪,又称伏气、伏毒,清代刘吉人《伏邪新书》中有明确概念:“感六淫而不即病,不定期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凡外感六淫病邪,侵入人体后伏藏于内,不立即发病,过一段时间才出现症状者,或者已经发病但未治愈致使邪气内伏者,均为伏邪。

    乙肝所致肝硬化为“伏邪”致病,其一因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具备伏邪发病特点,乙肝肝硬化感染HBV后不即发病,潜伏于体内,因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及不同诱因而有不同潜伏期及转变趋向,或潜伏体内,一发病即为肝硬化,或乙肝活动迁延不愈发展成肝硬化,其二因为乙肝肝硬化具备伏邪病情缠绵难愈的病情变化特点。

    乙肝肝硬化伏邪为“浊毒”,研究发现HBV为湿热属性之毒邪,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HBV的复制活跃程度与湿热疫毒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即HBV复制愈活跃,湿热疫毒程度愈重。 湿浊同类,湿轻浊重,积湿成浊,浊较湿不易祛除,热邪蕴久为毒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