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00871
从中医古籍看动静结合养生法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2日
     运动静养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以动静来划分我国古代养生学派,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动以养生,重在养形。他们在养生方法上虽然各有侧重,但本质上都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静养神

    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神气清静,可致健康长寿。《黄帝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发展。清代的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赋予静养神新的内容。他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曹庭栋对静神的解释使清静养神思想前进了一大步。静养神实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及用神不过。正常用心,对强神健脑会大有益处。但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则可引起脏腑和机体病变。

    动养形

    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因此,《吕氏春秋》中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张子和强调“惟以血气流通为贵”(《儒门事亲》)。适当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等形体组织,还可增强脾胃的健运功能,促进食物消化输布。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故健康长寿。动形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劳动、舞蹈、散步、导引等,以动形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动静相宜

    《类经图翼》中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我国古代养生家们一直很重视动静适宜,主张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动为健,静为康,动以养形,静以养气,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成的。实践证明,将动和静、劳和逸、紧张和松弛这些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处理得当,协调有方,对养生很有益处。

    从《黄帝内经》的“不妄作劳”,到孙思邈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度,从湖南马王堆出土竹简的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华佗的五禽戏,到后世的各种动功,都是动中求静。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 (丁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