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音乐与健康 > 正文
编号:13226375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3日 生命时报
     坚实庄重的乐曲养脾 清幽哀婉的声调固肾

    受访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教授 王旭东

    悠扬悦耳的音乐有助于舒缓压力、平复心情,让人身心舒畅。自古,我国传统医学就有“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的观点,认为真正好的中医善于运用音乐来养生治病,用乐如用药。

    传统医学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是脏腑经络组织功能活动的体现。中医经典古籍《素问·举痛论》中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以上九种气机失调的形式被统称为“九气为病”,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都由脏腑经脉气机失调所致。《灵枢·五音五味》则详细论述了宫、商、角、徵、羽5种音调调治疾病的说法,后来归纳为“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的音乐治病理论。

    相传“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欧阳修曾勤于政事,过于忧心,导致形体消瘦,后来每天听古曲《宫声》数次,心情逐渐由忧郁转为愉快,不药而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教授王旭东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阴阳五行学说中的“五音入五脏”指的都是单音,我们现在的音乐治疗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强调在音乐调式的基础上,结合音乐风格,即五声调式加五行特性的音乐来调养五脏。

    养脾听宫调式音乐。脾脏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暴饮暴食、思虑过度等会加重脾胃负担,进而产生腹胀、便稀等不适。“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选取宫调式且风格平和敦厚、坚实庄重的音乐,如《红旗颂》等,可助脾健运,旺盛食欲。传统的江南丝竹乐,即弦乐和吹奏的管乐大多属于此类。

    养肺听商调式音乐。肺主气,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理。“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商调式乐曲中具有高亢悲壮、铿锵雄伟的音乐,犹如金一般冰凉、清冷,善治躁怒,使人安宁,代表曲有《嘎达梅林》等。肺气虚的人,症状以久咳气短为主,宜多听这类音乐,可以改善肺气不足的状况。

    养肝听角调式音乐。肝主疏泄,有保持人体内气运行顺畅的功能。“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肝气旺盛的人容易急躁、发怒,肝气郁结的人爱生气、常叹气,女性则常常伴随乳房胀痛等症状。这类人宜选取角调式音乐中曲风流畅舒展、亲切柔和、令人愉悦的乐曲来听,如同木具有柔美舒展、向上生发的特性,可以起到疏肝解郁、调和肝气的作用。代表曲有《鹧鸪飞》(古曲)、《春之声圆舞曲》(西乐)等。

    养心听徵调式音乐。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长期压力大、睡眠少、运动少等很容易引起心慌、胸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等症状。建议多听徵调式乐曲中活泼轻松、具有火一般跳跃升腾特性的音乐,代表曲有《春节序曲》《步步高》等。心阳不振的人如冠心病患者,存在胸闷、面色紫暗、怕冷等症状的人,也可以听徵调式音乐来激发阳气,改善心阳虚的症状。

    养肾听羽调式音乐。中医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选取羽调式乐曲中风格清幽哀婉,具有水之特性的音乐,如《二泉映月》(古曲)、《月光奏鸣曲》(西乐)来听,可缓解忧郁情绪,尤其适合肝肾不足的更年期女性。肾阴不足、容易上火、手脚心偏热的人以及肺结核患者,多听此类音乐可降火、滋养肾阴。

    王旭东说,中国传统音乐大部分是为营造氛围、歌颂歌舞升平而作,不像西方音乐强调音乐家个性,因此,中国传统音乐更适合用于养生和治疗。他表示,听风格相对稳定、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音乐是乐疗的普遍要求,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音乐作品应该适应病情的需要,就疾病状态而言,每位患者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生理紊乱状态或心理偏激状态,要想纠正或引导其走向正常,就必须用相应的音乐作品,并维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保持一定的刺激量。比如,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是烦躁、焦虑,生理状态是亢奋、过度,《梁祝》前一段舒缓柔和的乐曲可使其平静、安宁,而中后部的“抗婚”等乐段表现出的沉重、阴凝、激愤、忧怨、暴躁、无奈情绪,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没有好处,甚至会导致病人心情更加紧张、激动,加重病情。因此风格、情绪相对稳定,故事情节不过分复杂的音乐更佳。”▲ (鲍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