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98477
传承河间易水 大师领衔创新 ——路氏医派的形成和传承脉络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60期
     以国医大师路志正为代表性传承人的路氏医派是近百年来著名的中医学术流派,其诞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发扬于北京市,传播于海外。

    起源于河间学派、易水学派诞生地

    路氏医派产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滹沱河南岸北洼村。这里自隋以来就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这为新理论新思想的创立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促进了中医学派的产生。

    中医药理论体系虽建立于秦汉时,但自晋至宋,一直偏重于经验方药的收集应用,忽略了理论研究。金元时期,因社会动荡,民流离失所,饥饱失时,瘟疫频发,既往的医学经验和理论已不能较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迫使医家进行医学创新,诞生了著名的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开创了中医药学发展的新局面。

    河间学派鼻祖刘完素(约1110~1200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故后世称刘河间,后人统编有“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师从刘完素者甚多。攻下派的张从正(约1156~1228年),宗刘完素。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1131~1234年),在《黄帝内经》脏腑理论的启示下,结合临床经验,著《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等,总结了脏腑寒热虚实病机及辨证论治规律。金代李杲(晚号东垣老人),师从张元素,创制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名方,后世称为补土学派代表。罗天益,师从李东垣,尽得其术,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和李杲甘温除热的观点。

    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诸家,师承授受,形成了易水学派,对明代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后,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在继承张元素、李东垣学说的基础上,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以先天阴阳水火为核心的肾命理论,后世称为温补学派。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南传后得以发扬。婺州义乌的朱丹溪,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再传第子罗知悌,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后世称为“滋阴派”创始人。

    可见,金元时期,河北医家开创了学术争鸣、继承创新的中医药学发展的新局面,受历史文化的影响,河北形成了崇尚医学的风气。时至清末民国,战争频发,政权变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疾病丛生,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藁城路氏家族以儒入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因医术精湛,成为第一个调入卫生部的中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