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湿疹、皮炎 > 湿疹
编号:13397093
从一则湿疹案体会中医精细辨证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31日 医药卫生报
     从一则湿疹案体会中医精细辨证

    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 郭雪枫

    病例:患者刘某,女,25岁,以“四肢伸侧出丘疱疹,瘙痒半个月”为主诉就诊。半个月前,患者冒雨涉水后四肢出现丘疱疹,以伸侧为多,自行外用激素药膏及口服中药,效果不佳。

    诊见:四肢出丘疱疹,伸侧较多,可见抓痕、血痂,皮损遇热加重。平素体健,畏寒,纳眠可,二便正常,月经调。舌体淡、尖稍红,苔白腻,脉弱。

    辨证:患者患病时值夏季多雨之时,天气多湿热,机体多易感受湿热之邪,故病机在于湿热,同时冒雨涉水易感受风寒之邪,风寒外束,水湿停聚,加之内生之湿热外溢肌肤,致出丘疱疹;皮损主要分布在四肢三阳经部位,属实证;风善行数变,故瘙痒难忍。纵观此案例,根据其临床症状及舌质脉象,余辨证为风寒外束,湿热内蕴。

    处方:生麻黄6克,桂枝6克,防风12克,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赤小豆20克,茯苓20克,生薏苡仁20克,陈皮9克,白鲜皮20克。

    共3剂,每日1剂,水煎服。

    方义:方中麻黄、桂枝、防风辛温散寒、宣肺通阳;桑白皮苦寒肃肺行水,与辛温宣散之麻黄合用,一开一合,使肺宣发肃降功能得以恢复,水道通利,湿热得除。但效与愿违,服药3剂,皮损并未减轻,遂请刘爱民老师诊视。

    刘爱民老师看罢此方,谓方药与患者病因病机不尽相符,说该患者夏季淋雨,感受湿热,故于阳经部位出丘疱疹、瘙痒;但是,该患者除了肌表湿热之外,还存在气虚阳弱,这就导致湿热较难祛除,所谓“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也,故治疗应扶正祛邪,具体到该患者,应祛风除湿清热与益气温阳并施,气阳得补,则湿热易除。

    二诊处方:荆芥10克,防风15克,赤小豆10克,连翘15克,苍术15克,生薏苡仁20克,白豆蔻9克(后下),黄柏12克,白鲜皮20克,黄芪18克,制附子6克(先煎),桂枝6克。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7日后复诊,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沉着,轻微瘙痒。舌淡、尖稍红,苔薄白,脉弱。

    三诊处方:荆芥10克,防风15克,苍术10克,生薏苡仁20克,陈皮9克,桂枝9克,制附子6克(先煎),黄柏10克,白鲜皮20克,甘草6克。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此方义与上方大致相同,但有所偏重,患者皮损已大部分消退,湿热之邪较前已减轻,故可去赤小豆、连翘、白豆蔻,改用陈皮健脾除湿,稍增桂枝用量以增强助阳化气之功。

    四诊:患者皮损全部消退,无瘙痒,病情告愈。

    通过本例的辨证,我深深体会到中医辨证与整体观念在皮肤病辨证用药中的重要性,更感到四诊与辨证精细与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之谓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