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3200746
科普影响力奖 颁奖词 等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5日 生命时报
    科普影响力奖 颁奖词

    科普影响力奖

    颁奖词

    医学的道路上,他们探索前行;传播的平台上,他们勇敢发声。即使衣襟沾满晨光,暮色夹杂辛劳,他们仍像一名摆渡人,在医学和公众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他们用最通俗的语言普及知识,用最活泼的方式传播健康。只为了万家灯火,少点疾病,多点安康。让我们向默默耕耘的科普达人致敬!

    获奖名单

    朱学骏

    75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健康咨询专家。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等。
, 百拇医药
    林剑浩

    51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执行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1当选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

    姜辉

    50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十大男性健康科普专家”,健康中国论坛“十大健康年度人物”。

    肖丹

    45岁,中日医院戒烟中心主任、中国戒烟联盟秘书长、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执行主任。2016年获得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汪芳
, 百拇医药
    52岁,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超声心动图室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6年荣获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年度健康科普先锋”。

    谭先杰

    47岁,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医学科普专家,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全民健康素养巡讲特聘专家。

    马琳

    54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蒋参

    40岁,重庆市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十佳科普使者,重庆电视台《不健不散》特邀专家。
, http://www.100md.com
    张晋

    48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巡讲专家,中国药膳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周坚红

    51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三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发表论文60篇,主编专著3部。妇幼健康研究会更年期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更年期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 (生命君)

    姜辉 让男性 大大方方看男科
, 百拇医药
    姜辉

    让男性

    大大方方看男科

    本报记者 靳玉玲

    “不仅有专业素养,还要有人文情怀”,是不少患者、读者对姜辉教授的由衷评价。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兼男科主任,姜辉的忙碌自不必说。在他的带领下,北医三院男科发展迅速,年门诊量已达13.5万人次,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男科中心。然而,无论多忙,姜辉总会在手术、会议的间隙,忙里偷闲写写文章,为医学科普出一份力。

    医生既要搞临床,又要做科研,还要带教学,姜辉多年来坚持做科普的善举因此显得尤为宝贵。他认为,男科病人通常都对自己的情况讳莫如深,因为怕尴尬、没面子,不愿科学就医,偷偷到小诊所甚至非法医疗机构就诊,钱没少花,病还看不好。但科普可以帮助病人少走弯路。
, 百拇医药
    过去20年来,姜辉先后在各大媒体发表科普文章逾千篇,主编科普书籍5部。其中《夜问36》被中国科协评为“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姜辉团队还荣获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

    两个月前,姜辉荣获北美性医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男科及性医学发展的认可,意义重大。

    姜辉说:“我国男科起步较晚。实际上,提高男性的性健康以至大健康,受益的不仅是广大男同胞,也包括他们的家庭,甚至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希望有一天,所有男性同胞都可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看男科。” ▲

    肖丹 让更多人 了解香烟危害
, http://www.100md.com
    肖丹

    让更多人

    了解香烟危害

    本报记者 李 迪

    肖丹曾是一名呼吸科临床医生,目前是中日医院戒烟中心教授。她从哈佛大学留学归来时,导师王辰院士建议她从事控烟工作。王院士的话至今让她记忆深刻:“控烟是大事,得有人干!肖丹,你名字的意义就是消除我国烟害负担。”

    真正干起控烟工作,肖丹才体会到其中的艰难和意义。调查显示,我国有3.16亿烟民,2/3国人不了解吸烟的危害。“来看病的都是因吸烟而患各种疾病的患者,痛苦不堪。烟之殇,己成为国家难以承受之重!”肖丹投入大量时间传播控烟科普,电视、报纸、网络上总能看到她普及烟害、讲解烟草依赖诊治知识的身影,以至于周边的朋友常叫她“消烟”。

, 百拇医药     控烟要苦口婆心,也要科技创新。临床工作之余,肖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她和团队研究发现,吸烟可改变烟草依赖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使大脑出现病变。肖丹说:“很多人以为吸烟只是一种不良习惯,但吸烟成瘾其实是种慢性病,人们需要认识这点并进行治疗。”

    肖丹控烟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最艰难时,有句话支撑着她:帮两个人戒烟,就相当于救了一条命。“抵制烟草,治疗烟瘾,消除烟害,时不我待!”肖丹呼吁更多人了解烟草致病、致命的真相,加入到控烟队伍中来。“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林则徐这句诗是肖丹每天都在追逐的“健康中国梦”。▲

    汪芳 科普的意义不亚于治病
, 百拇医药
    汪芳

    科普的意义不亚于治病

    李 晶

    当下,医院对医生的主流评价标准是发表了多少论著,与发表多少科普作品、是否受读者欢迎并无多大关系。写科普文章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但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花大量时间和心血传播健康科普。她常说,医生做科普的意义不亚于治病,不仅能帮老百姓防病治病,还能缓和医患关系。

    汪芳198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分配到北京医院心内科。近年来,汪芳积极参与各种基层巡讲、义诊和科普宣教活动,如“健康中国行”心血管健康讲座、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和北京医院“牵手计划”帮扶项目等,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引导更多的年轻医务工作者将健康医学知识传播出去。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捷,各种健康知识铺天盖地,养生科普更需要专业的声音。为此,汪芳于2015年成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汪芳心视界”,定期向受众推出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知识,截至目前已发表微信文章200余篇,内容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读者和各类健康平台的喜爱。
, http://www.100md.com
    2016年,汪芳出版了个人首部科普读物——《汪芳说 血管清爽活百岁》,全书内容源于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以临床病例为切入口,讲解常见心血管疾病。

    汪芳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大众了解各种心血管疾病,并且从简单的日常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中学会养护血管的方法。▲

    谭先杰 做个好医生远远不够

    谭先杰

    做个好医生远远不够

    本报记者 张 彤
, 百拇医药
    “在中国远古神话中,盘古开天劈地之前的那片混沌世界,或许就是人类在母体生活的模糊记忆。人在来到这个千奇百怪的花花世界之前,生活在母体内什么样的地方呢?我告诉您,那就是子宫。”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谭先杰教授所著科普书《子宫情事》的开篇。

    谭先杰今年47岁,曾是三峡库区的土家族放牛娃,因12岁那年母亲病逝于妇科肿瘤而立志从医,历经艰辛,最终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他从事妇产科工作20余年,师从著名妇产科专家郎景和院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

    缘于对母亲的怀念和对西方健康教育的感悟,谭先杰回国后,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潜心于健康知识的普及,目的是让更多女性认识自身、关注健康、远离疾病。2013年,他主编的医学科普《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成为该领域的畅销书。之后,他用一种全新的章回体写作手法完成了女性健康科普《子宫情事》,广受好评。他的身影还时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所写的科普文章屡见报端和网络。谭先杰不仅是妇科顶尖专家,他的头衔还有“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医学科普专家”“全民健康素养巡讲特聘专家”等。
, http://www.100md.com
    正如郎景和院士所说:“仅仅是个好医生,就不是一个好医生。还应该想得更多,做得更多,像谭先杰大夫一样。” ▲

    朱学骏,接地气的微博达人

    朱学骏,接地气的微博达人

    本报记者 谭卓\u66cc

    朱学骏今年75岁了,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教授,他攻克了要人命的大疱病,如天疱疮、类天疱疮。他还是个网络红人,6年多来,繁忙工作之余,他每天晚上抽出一两个小时在微博上义诊,普及皮肤科知识,深受百姓欢迎,粉丝量已近70万。
, 百拇医药
    “皮肤病十分常见、多发,大多是些“小毛小病”,而且不少外用药均为非处方药,在药店无需处方,就可以买到。如果为大众普及一些科普知识,也可以免了去医院的劳顿。”朱学骏说,自己开设微博还有一个目的。“我跟号贩子斗了多年,好多人还是把钱给了号贩子,把我气得够呛。所以我决定每周开微博,线上义诊。”

    微博有字数限制,片言只语,几张照片,是不可能对患者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尤其是复杂疾病。朱学骏坦言,微博不能代替面对面的看病,但就一些共性问题,他会传授正确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能通过微博留言,了解基层医生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为他今后培训基层医生提供素材。有时候,对于网上的不正之风,他还会通过发声加以制止。

    “在微博,我认为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医学知识,更要有医德。不但学会治病,更要学会做人,做一个作风正、技术精的好医生。”朱学骏说:“我从医40余年,积累了很多知识,虽已年迈,但仍希望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曾经帮助我成长的皮肤病患者,尽一份社会责任。”▲
, http://www.100md.com
    林剑浩:发自内心才是好科普

    林剑浩:发自内心才是好科普

    本报记者 张 芳

    不久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当选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这是对从医者专业能力和科普表达能力的双重认可,但在林剑浩看来,除了这两种能力,科普更需要医生发自内心的、对病人的爱护。

    林剑浩今年51岁,他对病人的好,在患者中传播甚广。杨女士的妈妈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做了左右膝关节置换手术。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妈妈出院后,曾多次与林剑浩短信联系,咨询有关病情问题。“林主任每次都及时回复,遇到疑难问题,林主任还会亲自打电话给我们解疑释惑。”

    林剑浩说,科普是贯穿医生整个生涯的一项职责,在大众媒体上宣讲是科普,门诊中与病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是科普,两者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我们是服务行业,所以需要为患者做好服务。过去病人少的时候,只要有问题,我一定会回复;但现在患者太多了,我很难一一解答,只能选择通过媒体进行科普。”

    科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会夸夸其谈,却言之无物;或因利益纠葛,宣讲内容出现较强的指向性,一定都不算好的科普。“如何把专业内容讲到老百姓能听懂,如何举例效果更好,这都需要慢慢地摸索和积累。更重要的是,你要真诚对待病人,即使表达时略有口吃,听者也能感受到你的真心。如此,才是真正的好科普。”林剑浩说。▲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