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恩:久病成医的乌梅先生
儒学与医学是相通的。在古代,因为“学而优则仕”的儒学士大夫们,大都懂得一些岐黄之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五月,作为新科进士,在与后来成为晚清名臣的李鸿章等一起拜见皇上时,刘鸿恩(1821—1887年)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一生的多半闲暇时光都耗尽在与疾病艰苦卓绝的抗争里,直到老年才深得医学要旨,治愈自己的疾病。他还把自己对医学的所思所悟编撰成《医门八法》传世,并深得后学推崇。在著作中,由于刘鸿恩喜用乌梅,善用乌梅,而被尊称为“乌梅先生”。
刘鸿恩(字位卿,号春舫)出生于河南尉氏的官宦之家,其祖上最早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尉氏刘家七世之前,以务农为主,兼做卖豆腐的小生意,生活颇为穷苦。自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八世祖刘致中考中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等职后,刘氏才开始发家。到了十一世刘鸿恩中进士,官至陕西按察使赏加布政使时,尉氏刘家担任知县以上职位的官员就有数十人之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71 字符。
刘鸿恩(字位卿,号春舫)出生于河南尉氏的官宦之家,其祖上最早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尉氏刘家七世之前,以务农为主,兼做卖豆腐的小生意,生活颇为穷苦。自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八世祖刘致中考中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等职后,刘氏才开始发家。到了十一世刘鸿恩中进士,官至陕西按察使赏加布政使时,尉氏刘家担任知县以上职位的官员就有数十人之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