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访谈.解读 > 正文
编号:13201459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医药经济报
    

    总编会客厅

    陶剑虹

    尊敬的各位老总,大家好!此时,我们又到了告别旧日迎接新年的时刻。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光阴荏苒,时不我待,心中既是五味杂陈,又会感概良多。

    2017年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40周年的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专门发文肯定企业家地位和企业家精神的价值,必将激发新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

    2017年10月8日应是中国药业的一个新起点。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的普及以及居住城市化、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和疾病谱变化,促使医药刚需持续增长。可以说,未来5~10年是医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加入ICH将开启全球研发新格局。未来医药研发将进一步发生价值链重构,资源全球配置。从实验室到临床,从药企到研发外包,从资本孵化到上市,需要形成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故新药研发管线上的有效储备量,直接关乎企业未来的命运。

    与国际主流对比,差距与挑战依然存在。随着进口新药的审批提速,中国将迎来第二次进口药品热潮。阿斯利康的肺癌靶向药物“泰瑞莎”,仅7个月就获批在中国上市,距离其在美国获批只差15个月,刷新进口药上市速度的纪录。这提醒我们,中国市场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缺口还在。据统计,2001~2016年,发达国家有433种创新药上市,在中国上市的只有100多种。而在新版医保目录的调整中,有29个独家进口化药因时间差就捷足先登了;36个谈判药(所涉及药品多为治疗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临床价值高、价格昂贵的专利创新品种)进医保,给老百姓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揭示了本国的差距。所以说,在化学药领域我们必须紧跟,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要并进,在中药领域我们必须引领。庆幸的是,国家千人计划领头人回国创办的企业像信达生物、深圳微芯、亚盛、再鼎、华领和百济神州等一批创新性企业的崛起,给中国创造带来了示范效应。

    记得2017年夏天,FDA专家一边倒支持CAR-T上市,世界首个吃螃蟹的小女孩也健康5年了。只有19名员工的KITE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天之内狂揽1.3亿美元。同样不到20人的JUNO生物技术公司对外宣布,成功一次性融资1.3亿美元。这两个小公司没有任何收入,没有一个上市的药物,凭什么如此受投资人的欢迎纷纷向它们送钱?因为它们掌握了一项技术,一项叫CAR-T的技术,一个也许能治愈癌症的免疫疗法。难怪复星集团的掌门人郭广昌激动到睡不着觉,着实令人兴奋。攻克癌症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大使命,世界科技的前沿从未离中国本土企业家如此之近,企业家对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趣超出我们的预期。

    大健康领域教父级人物丽珠集团朱保国,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对CAR-T如数家珍,并已投资实践。擅长制剂创新的绿叶集团,也期待在肿瘤免治疗领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连中国制药百强之首的广药集团,在2017年深秋,邀请我为高管人员专题讲述全球抗体药物的新进展。也许李楚源先生正勾画着一盘棋,如何在细胞免疫药物研发中精准落子。越来越多富有实力与远见的医药企业家潜心回归到加码药物研发的根基,重拾医药人创新不息的初心,这就是中国创造崛起的曙光,也是产业命运体最有建设性的推动力量!

    医学仅仅是“有时去治疗”。因为面对庞杂的疾病,能够真正攻克解决的极其有限,只要生命体存在,生命科学就不会有终点,这是药业兴盛的根基。互联网或虚拟医疗科技肯定会对一些现有治疗或诊断手段带来颠覆,但无法替代医生和药师的灵魂角色。未来的医药专业人士不是机械地操作诊治仪器的操作者,他们还是医疗技术创新的主导者,他们对生命奥秘的无尽探求,对患者的个性化诊治,将积累医疗大数据,进而为医疗互联网科技提供创新的源头;他们是医学核心价值的缔造者,是未来这场智慧医疗革命的脑袋和良心。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就能拥有无比真实的存在感。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成就未来。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医药市场的需求增长空间巨大。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58%,同年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7.1%和10.2%。据预测,健康中国2020实现时,中国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占GDP的8%,突破7.2万亿元,总规模是现在的2.5倍。

    然而,冷峻的现实注定终端变局的不确定性。医疗机构的市场份额大饼图稳健扩展,但每年的增速控制在10%以内,药占比控制在30%以内。这两条红杠激发人们对医药分开的憧憬。可以料想,处方院外调配,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会成为一种趋势,故DTP专业药房会带来零售终端的业态变革,这可以说是改革的新成果。

    终端变局传导上游产业的变革,洗牌正酣。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176家,这比此前的官方统计数据减少了880家。随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进行,产品结构不断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趋势已经明朗。前100家制药企业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制药工业的集中度还会提升。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各占半壁江山。一场与国际药企的竞赛已经开始,究竟谁会留下,谁会震荡出局,考验着中国医药产业的韧性,以及日益活跃的创新平台与创新能量。

    明天会是新的一天!新年,让你不得不与熟悉的一切说再见,去为新的梦想开拓空间。

    亲爱的企业家朋友们,对于深爱的事业,你们还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这样的信念,激励自己去收获对专业精进的执着,对人生豁达的真诚。匆匆那些年,芳华驻心间……来到2018,中国医药人追梦制药工业4.0,能否“智”强不息,基业长青,芳华永续?风云际会的节点,举足轻重的大国,谋篇布局的未来,都是新时代中国药企领头人必须考量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就请当今最为活跃的中国药企领袖说出他们心中的故事。

    李楚源:

    让传统中医药更具“流行范儿”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面对新的时代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敢为人先,更要步步领先。主动作为,率先转换发展动能,推动供给侧改革。”在大型国有制药企业、“南药”领军者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看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着力提质增效。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或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精益求精,才能把商品和服务做到极致。”

    《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后,李楚源认为,要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开新,让传统中医药更具流行范儿,进而更有效推动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所以他提出打造‘时尚中药’的理念,用最先进的科研技术,用最流行的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市场推广模式,打造普罗大众最需要的健康产品。

    在他的带领下,广药集团将“年轻”“品味”“科技”“品质”等时尚元素引入广药白云山产品,更新产品形态和市场定位,推动“广药”中药走向世界。广药集团正对标世界前沿技术,将科技发展对准蛋白类生物药、新型抗肿瘤药物、干细胞及精准医疗,其在研一类新药13个,覆盖蛋白类生物药、新型抗肿瘤药物、疫苗等《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重点发展的药品,致力打造健康产业4.0。

    “不论是通过开放与创新去构建生物医药经济新格局,还是城市品牌发展,都需要有向上向善的力量。”作为2017《财富》全球论坛医药健康圆桌会议主席,李楚源对开放与创新的体会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不仅要开放融合,还要创新包容。“十三五”期间,广药集团将以资本化、走出去为战略实施路径,围绕科学管理、风险控制、创新驱动三条主线,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资产升级、人才升级,打造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等四大板块,培育电子商务、资本财务、医疗器械等三大新业态,力争到2020年冲刺世界500强。

    总编印象

    数年前曾在飞往某地级市的小飞机上目睹过他的工作常态,尽管来回一路颠簸,他依然拿出厚厚的文件专注批阅,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时间效率比谁都认真。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真实的看见,由他自身散发的魅力,是国企领袖基业长青的保证。

    秦玉峰:创新就不要怕麻烦和新问题找上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总裁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2006年,当秦玉峰带着他标志性的微笑从前任手中接过东阿阿胶总裁一职时,他的内心并不轻松,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领着东阿阿胶开启了创新加速模式。

    11年,东阿阿胶的产品群不断丰富,营销模式不断创新,企业利润逐年增长,成为阿胶行业名副其实的品牌领导者。《大宅门》《甄嬛传》《女医明妃传》等影视剧对阿胶品牌的成功植入,让东阿阿胶乃至整个阿胶品类家喻户晓。如今,只要提到滋补养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东阿阿胶;提到山东,也会自然联想到东阿阿胶。这是市场给予一个品牌的最高荣誉。

    “创新看起来与年龄相关,因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但事实上,决定创新的是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我一直相信,创新与企业所处的领域无关,与企业家的年龄无关,与企业的定位无关。创新是一种意识,是企业家精神。”在秦玉峰的思想云里,创新精神已成为企业家精神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工作中他有双重身份: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另一个身份是上市公司东阿阿胶总裁、企业家。“工匠精神从企业家的层面来看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要素正是创新。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更需要创新!”

    为提升品牌价值,近年来东阿阿胶的营销模式正尝试转型为“文化体验营销”,目前公司正在打造的工业旅游体验项目引入了迪士尼、环球影城等的经验,希望发展工业旅游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感受东阿阿胶文化。还打造了全新的品牌官网,将产品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全新O2O发展模式,已积累100多万名线上会员。

    秦玉峰说,互联网正在成为一种生产关系,东阿阿胶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但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切入,东阿阿胶一直在进行消费场景的重塑。相信这种场景重塑,能为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切入点。他指出,市场规律很简单,也很残酷。有些企业家不愿意创新,是因为创新需要巨大变革,变革则意味着更多的麻烦和更多的新问题,这样的企业会在消费场景的变化中慢慢衰落。

    总编印象

    在本世纪初的《医药经济报》年会上,他是第一个宣读企业家责任宣言的人。诚实、自信和坚韧的开拓精神,成就了由他领头的阿胶王国。

    朱保国:大健康产业梦想实践家

    健康元集团董事长

    在健康元集团董事长朱保国看来,浪起潮涌的新时代,变革与创新仍将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与内核。

    朱保国做企业第一注重的便是变革与创新。冒险、激情与汗水,是对上世纪90年代初的朱保国的真实写照。用了近10年时间,其执掌的太太药业在A股上市,成为当时A股上市募集资金最多的民营企业。资本市场成就了朱保国,但绝非“运气好”那么简单,因为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朱保国用10年时间打造了两家市值过百亿的上市公司,书写这一传奇的他,凭的正是变革与创新。

    当保健品市场如火如荼之时,朱保国毅然转身制药,在他的带领下,丽珠集团由一家营业收入仅1亿多元的公司成长为百亿市值的“超级大树”。如今,健康元药业集团已发展成集医药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健康元实现净利润20.26亿元,同比增长442%;丽珠集团则实现净利润42.46亿元,同比增长591%。

    朱保国一直践行着变革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成为这个时代名副其实的企业领袖。现在的朱保国每天还坚持大量的阅读,会结交各行业的前沿人士,对世界的变化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当互联网大潮让诸多药企措手不及时,他又开启了“创业”新征程——积极布局“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加强外部优质资源整合,谋求企业再次升级。他的“大健康产业梦”看起来理想而宏伟,也充满挑战。这一次,朱保国又将在变革与创新中续写辉煌。

    总编印象

    貌似淡出医药圈的他其实从未放松对研发创新的关注。与多年不见的他相遇在第29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现场,出乎意料的是他对CAR-T免疫疗法、PD-1单抗的前沿性研发滔滔不绝,并实实在在用行动进军国际化。他是一位有前瞻目光、有情怀且低调务实、信赖团队的隐形冠军,是一位能够清晰把控未来的人。

    刘殿波:坚定信仰,将个人能力变为团队能力

    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执行主席

    刘殿波带着“信”字,在医药创新领域开疆扩土。虽然具备一定的风险,但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医药企业家拒绝平庸的选择。

    在谈及“何为中国医药企业家精神”这个话题时,作为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执行主席的他眼里透着坚定,不由得从坐着侧耳倾听回答的俯身姿态调整为背靠沙发的姿势。“孙正义就相信马云可以,所以一开始就投资马云。经营企业‘信’很重要,不然我们就不会去做,也无法坚持。”

    刘殿波相信,要想做一个伟大的公司,必须敢于冒险。一直以来,绿叶都在追求成为一个研发导向型的药企,现在多数具备较大临床价值的产品,都是至少十年前去筹备开发的。目前,绿叶已有多个创新产品在美国和欧洲开展注册研究,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同时,绿叶也已经开始布局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技术。在国际化新药开发架构上,除了正在国际注册的新制剂及新药产品外,绿叶在欧洲打造的透皮释药技术平台、在波士顿建立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在新泽西建立的国际临床研究管理中心,均为未来成为一家定位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及基因药物等前沿领域的全球创新型制药企业储备资源。

    “人生就是这样,选择平庸注定无所作为,做企业家就需要做有创造性和社会价值的产品。在大时代中,企业家必须有洞察力去发现商机,为了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去创造新事物,还要相信并且坚持做下去。”

    专注于具有高技术壁垒的新制剂和生物药研发的绿叶向高难度挑战,这是企业性格决定的。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在内生性研发能力增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探索合作研发、投资创新型公司等多元研发模式,积极融入创新全球化一体化大潮。

    这不仅仅是对企业产品的挑战,也是对企业掌门人的挑战。在医药生物领域,中国企业家也在发生比较快的变化,其最大的特质就是敬业、勤奋和学习能力强,但领导国际化企业的经验还需要不断摸索学习、丰富提高。“面对和国际的差距,企业家要思考的是,自己能看到行业未来的变化么?是否敢赌一把?”

    在国外,药企多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个人做主,所以更有往前“赌”的底气,这便需要国内传统企业的个人英雄主义思维转变,将个人能力变成团队能力,抓住医药行业的本质,系统科学地布局,加上中国企业家传统的魄力和勤奋精神,带领公司向第一梯队迈进。“将来,企业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能力而不是企业家个人的能力。”

    总编印象

    总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他,每次碰面稍加寒暄,便开讲他的跨国集团抱负。随着绿叶在澳大利亚、欧洲等地的收购完成,在美研发中心成立,他的轨迹愈发全球化。

    李燕:企业一小步可能就是产业一大步

    齐鲁制药集团总经理

    在齐鲁制药集团总经理李燕眼中,世界医药产业加速全球化,眼睛只盯着本土竞争对手,跟在国际原研巨头身后,单靠首仿、抢仿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中国制药工业正在整体从仿制到创新转型,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跨越,本土药企必须未雨绸缪。在齐鲁的规划中,要实现这样的跨越必须具备与创新能力相匹配的思想观念、人才储备、研发体系、资金基础等发展条件。

    2016年以来,齐鲁制药相继在美国波士顿、旧金山和西雅图建立三个研发中心,同时在上海成立新的研发中心。“齐鲁在美国建立的几个研发平台均位于美国生物医药核心地区,招募的领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药物研发领域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科学家,不断聚合世界最优质的资源,加快推进创新药研发步伐。”

    齐鲁多年来致力于国际化,美国三大齐鲁创新中心的建立是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与世界药物研发最前沿接轨,不断取得创新优势。“我们将创新中心设在波士顿,意在充分利用这里的科研资源,与各界通力合作,做出第一流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提供创新药物,为人类健康维护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此次算是齐鲁制药迈出的一小步,对中国医药产业而言可能预示着一大步。”

    她也坦言,虽然有意向的好项目不少,何时出成果,对齐鲁来说可能很快,也可能会很久。“但我想,做医药行业要耐得住寂寞,要有经受风险考验的充分思想准备,努力了,总会有回报的。”

    李燕表示,伴随中国未来发展,跻身世界医药强者之林是齐鲁的宏伟目标,作为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基石,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就是他们实现未来大战略的核心载体,也是济南发展千亿生物医药产业之重器。

    总编印象

    作为中国创新企业新生代掌门人,她的专业引导企业执着地开发高品质产品,她的知性,为医药界在公众视野中增添了更多亮色。

    吴以芳:全球格局决定国际化选择

    复星医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创新是医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复星医药始终把创新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复星医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看来,“进入后ICH时代,尤其是一致性评价通过之后,中国药企如果不走创新,基本没有出路。”

    从内部环境看,中国GDP增长已经过了超高速阶段,受多因素影响,医药市场增长率客观上受限,未来创新和高价值创新药的上市将会是新动力。从外部环境看,在人类基因组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医疗产业会发生巨大变化,创新将带给中国医疗产业在未来5~10年跳板式的发展机会。

    吴以芳表示,未来复星会继续在三方面探索实践:一是努力推动合伙制创新研发公司建设,推动前沿产品的全球开发;二是加强与全球优秀企业的创新合作;三是坚持提升自身全链条的研发和后期产业化开发能力。

    目前复星医药从制药到医械和诊断的研发创新都实现了全球化布局,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通过在中国、美国、以色列、瑞典的布局建立互动一体化的研发体系。

    他认为,全球市场格局决定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选择,本土药企应充分利用中国市场资源和成本优势,瞄准全球主流市场,走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相结合的全球化道路,积极推进国际医药资源整合,推进国际标准认证。

    通过研发创新的持续推进,企业未来在欧洲、北美两个高端市场上的声量将会越来越大,新兴国家、非洲地区同样存在价值提升空间。例如复星医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大战略,实现非洲市场制剂出口遥遥领先;还在非洲组搭建专业销售队伍,自主研发的重症疟疾治疗创新药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全球销量累计已突破1亿支。

    “我们必将从注册出口、代工制造走向研发的国际合作乃至国际并购。”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会将欧美最前沿的研发创新、印度的低成本制造、中国的人才资源和市场需求动力三方面有机结合,推动全球化发展。

    2017年,复星医药已提出四个IN战略(创新、国际化、整合、智能化)。未来,他们将继续坚持“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整合式发展”,同时寻求对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并购与整合,加强生产制造体系及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产业国际化落地。也将抓住医疗服务行业的契机,强化在该领域的投资与管理。

    总编印象

    稳重、健谈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早年专注技术研究塑造了他执着的性格,让他成功地从局部转变为掌控全局的机遇发现者。

    任晋生:努力成为世界趋势的一部分

    先声药业集团董事长

    创业初期,他在自己撰写的诗歌《千百回的梦》中这样写到:“千百回的梦,已永远不会遗忘;假如有一天,他在风雨中成功,他会说‘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假如有一天,他在痛苦中一无所有,他会说‘他还有一个梦想’”。22年后,在一次企业内部会议上,面对济济一堂的海归高端人才,他感慨道:“是什么让大家放弃了国外优越、舒适的条件回到国内?我想,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为国内患者做些什么的梦想。”

    他是任晋生,先声药业集团董事长。1995~2017年,从启东盖天力制药厂的技术员到如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掌舵者,从创业起步时的2万元人民币到如今研发投入十几个亿,任晋生带领先声一路奔跑,“为患者寻求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的初心与梦想,始终未曾改变。

    尽管一系列政策变革着产业的生态环境,本土药企面临更大考验,但在他眼中,这些挑战恰恰是促进企业向国际领先者学习成长的大好机会。也正是借助药审改革的战略机遇,2017年10月,先声与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安进共同启动了生物类似药战略联盟,双方达成多个产品组合合作,一次性将安进的多款生物类似药引进中国。

    他表示,“随着这次外部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地要求本土公司融入全球体系,这实际上考验着我们的学习理念和适应能力,我们应该是学习者、追赶者、适应者,跟上世界游戏规则,努力成为趋势的一部分。”

    毋庸置疑,创新理念的践行正在让先声跳出传统药企的思维定势,将产业触角伸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不断扩大商业版图,探索着实践初心的最佳路径。在任晋生看来,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挑战传统,敢于突破经验和习惯的圈子。创新并不仅仅是对原有模式的改良,而是要彻底的革命。他强调,“今后企业要具有做革命性创新药物的勇气。”

    近年来,先声不断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同时聚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科技,筹建先声诊断业务,用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百家汇接近更多的小型创新团队。

    他认为,衡量创新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帮助患者”。如果药品的开发仅从商业角度来评价,目标患者数量较少,企业都不愿去开发,毕竟市场不大,企业的投入成本高,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若仍按传统的商业模式运作,缺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情况仍会长期存在。

    基于美好的出发点,今后创新的标准和定义亟待刷新。

    未来,任晋生还将继续带领先声撰写关于实践初心与创新的故事。“药物创新的未来,将由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物质为主体的创新药物,向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转变。全球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的7000个在研项目可能面临基于精准医疗角度的重新评价,这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应借鉴先行者经验,建立开放、共享、合作的模式,把握未来全新的创新机会。”

    总编印象

    本世纪初曾接触一本名为《拒绝平庸》的企业内刊,作者任晋生给人最初印象就不是一个平庸的人,由此吸引了我的注意并持续关注。果然,先声这些年总是让人惊喜连连。

    柯尊洪:不满足于追随,“大眼科”战略步步为营

    康弘药业集团董事长

    “民族医药企业想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就要依靠持续创新的强大内生动力。”在康弘药业集团董事长柯尊洪看来,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想要跨越发展,中国企业必须对创新有更多更新的深刻思考。

    康弘药业近日发布重磅公告,拟投资30亿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康弘国际生产及研发中心,用于朗沐的国际供货生产及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这是他们国际化又一重大部署。

    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全球顶尖的公司或创新产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中国申请专利总数已位居全球第一。但医药领域还比较落后,全球销量前100个药品品牌中,还看不到中国创新药的身影。朗沐的出现,让行业看到了曙光。“不只是医药行业,任何一个行业、一家企业,不创新都没有出路。朗沐的创新和成长面对的是庞大的全球格局、先进的跨国技术,这项挑战是巨大的。”2017年,柯尊洪秉持专业创新的事业情怀,凭借过硬的产品力和创新力以及药价谈判团队对产品精准的把握,朗沐这一高价值中国原创Ⅰ类生物新药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不仅将该药的自付费用控制在跨国药企竞品的1/3,利好产品的快速放量,还标志着康弘逐步夯实“大眼科”战略,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领导者。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新的一年,在柯尊洪的出海战略中,从直接进入美国FDA Ⅲ期临床研究到海外研究、产业扩大注资,业界看到“康弘梦”的广阔蓝图在逐步铺展。

    康弘药业积极探索强产品力及完成弯道超车的实践。此前,康弘斥资2.28亿美元聘请国际知名临床服务机构INC Research公司提供临床试验服务,大手笔推进朗沐的美国FDA Ⅲ期临床试验;后又与IOPtima公司进行了股权认购及中国独家经销权签约,在眼科领域国际布局再落一子。

    康弘药业不满足于追随,立志打破国内行业乃至世界对中国医药的固有看法,敢于高标准亮剑国际。特别是朗沐,在逐年蜕变的同时不断刷新纪录,开创了一代创新医药人的中国梦、国际梦。柯尊洪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是中国产的,只要努力,有一天就会成为出口的中国制造生物药,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

    总编印象

    早于2001年5月就走进康弘,参加他们的产品结构分析研讨培训会,那时便认定,如此注重学习的企业肯定走得远。

    耿福能:“中医粉”的高品质情结

    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

    美丽富饶的大凉山,铸就了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福能的坚韧性格和普世情怀,作为一个“中医粉”,他好与身边友人分享中医养生小贴士,对于自己多年来所从事的中医药事业更是有着一份信念。“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中国人都愿意用中国制造的药品,中国人都放心使用中国制造的药品,中国制造的药品畅销全世界,让外国朋友能从排斥到接受,从相信到崇拜中国的优质中药。”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契合十九大精神,推动各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面对新时代,耿福能已深刻意识到医药行业必须始终“关注疗效、关注质量”。

    针对中药标准化生产,耿福能提出了“第一车间”概念,建立环境稳定可控的药材种植基地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基于这一理念,好医生集团建设了很多中药产业基地,制药用的主要原材料也都实现了标准化种植养殖。

    结合中药材质量提升方面的实践,耿福能还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建立中国中成药“第一车间”。“如果我们的中成药原料存在不稳定因素,全面质量管理就难以实现,建议进行中药材种植条件资源普查,探索建造国家级可种植中药材地块数据库和中药‘第一车间’,实现中药的有效、可控、可重复。”

    201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在耿福能带领下,好医生始终坚持“着眼群众所需、立足企业所能”。还将继续积极响应当地省委“万企帮万村”和州委“脱贫有多难、凉山有多拼”的号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役,因地制宜导入中医药产业参与精准扶贫。以产业之力,助力家乡人民脱贫奔康。

    他表示,“通过扶贫实践,在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能收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帮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稳定增收;另一方面,又让企业有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总编印象

    在清华大学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传递出他的踏实感,还有他不忘初心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和心无旁骛的专注精神,让我们成为很有默契的学友。

    刘保起:用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国人大健康需求

    罗欣药业集团董事长

    罗欣药业董事长刘保起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再次强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民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医药卫生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健康事业改革发展道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医药卫生战线对中国特色健康事业发展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也是对医药行业同仁的准入要求与社会责任期许。

    2018年是罗欣制药建厂30年的重要节点。人逢三十而立,罗欣也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青壮年期——已制定2018年实现100个亿的阶段目标,向企业大庆献礼。

    为应对市场挑战,满足临床需求,罗欣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出市场和临床更加需要、前景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罗欣药业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组建600多人的一流科研团队,建立了上海科研中心、总部科研基地、恒欣药物研究院,形成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刘保起领导下,罗欣开发的钾离子竞争性酸抑制剂(P-CAB)治疗酸相关肠胃疾病药物LXI-15028国内尚无上市药品,开发中的双靶向抗肿瘤药物LXI-15029被列入2017年度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还根据“仿创同步”策略,加大仿制药开发,目前有多个仿制药项目正在开展之中,覆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抗生素、抗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预计近期将有依达拉奉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等8个新的仿制药上市,并且从2018年之后每年有近20个新的仿制药品种投入市场。

    此外,罗欣已正式进军中药产业,加快大健康产业布局。

    2017年9月,罗欣集团分别与沂水县人民政府、山东颐和制药就中药产业园项目正式签订战略投资合作协议,据悉,该中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7亿元。将配备国内及国际一流的设施设备,未来建成投产之后,会成为集中药药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孵化生产、销售于一体,以国际认证标准口服液生产线为特色的大型现代化中药企业,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

    2018年新的产业形势下,罗欣已汇集全国医药专业精英,组成了5000多人的营销团队,开展临床学术交流、产品知识培训,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全方位的专业化市场营销服务。

    刘保起表示,作为医药骨干企业,罗欣肩负着产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在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将持续推动市场整体格局的优化与资源整合,大力推动多维度的终端医药市场发展,以更具优势、临床价值产品的介入,加大多元化资源的嫁接,将企业及产品的价值优势最大化。为顺利实现企业2018年百亿发展目标,与同行共同实现中国制药工业转型升级而全力向前。

    总编印象

    认识他本人之前,首先接触的是公司名称及其产品,由此衍生的好奇,在相遇后的交流中得到验证——他果然是一位精益求精的医药工匠,对行业的未来有着独到的见解。

    欧阳静波:挖掘现代技术与传统中药融合价值

    中恒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梧州制药董事长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始终有一份追求和热情在心中燃烧,在女性企业家的身上,还时刻散发着一种刚柔相济的气质,支撑她们战胜困难与险阻。当你遇见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梧州制药董事长欧阳静波时,能够十分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2016年2月,广西最大最强的国有企业广西投资集团控股中恒集团,梧州制药作为中恒集团核心主业的地位得到巩固提高。彼时,欧阳静波出任中恒集团副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裁,提出“从研发、营销、资本三方面打造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抓手”,通过“产研院”创新模式,给企业发展注入源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判断阐释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欧阳静波认为,药企必须把握住时代赋予的转型升级机遇,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进一步加强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多维度的韧性与张力,成为医药行业各方的强烈期盼和共同使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发展已全面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伴随2017年国家加强实施的一系列医药政策,将对整个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更是为中医药行业和中药企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欧阳静波认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作为中药注射剂明星产品,通过持续的临床再评价研究,凭借过硬的临床数据,让产品在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久经市场考验脱颖而出,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临床思维,使中药注射剂进入了现代技术与传统中药、西医与中医结合和整合的全新历史时期。”

    在国有资本支持下,顺应党和国家产业升级大方向,梧州制药近年来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携手暨南大学成立健康产业研究院,搭建院士工作站启动注射用血栓通技术升级研究和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推动“中恒集团乡村医学院”基层落地……欧阳静波正在创业、创新、创富的道路上履行企业当家人职责,深入挖掘中药现代化临床价值,践行打造崭新产品品牌形象的企业承诺和产业情怀。

    总编印象

    爽朗而果决、巾帼不让须眉,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凭借多年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独到的眼光,她把握历史性机遇,勇挑重担,演绎着开拓进取、适者生存、创新发展的另一个故事。

    闫凯境:打造“会说话的现代中药”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天士力医药集团董事长

    天士力的事业愿景是“创造健康,人人共享”,我们年轻一代企业家会继续做好大健康产业,使其站在世界前列,加速集团向定位于精准化的医药产业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天士力一直坚持大健康产业,尤其是坚持全面国际化,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一直不忘初心,就是要把融合中华文明的中医药按照科学发展的方向,建立国际标准,打造国际复方植物药的孵化平台。经过天士力多年的努力,曙光就在眼前,继续不能松懈,更多的中国国粹将拥抱全球用户和消费者。

    天士力也将加速向定位于精准化的医药产业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在天士力国际化“三步走”战略中,第一步要“走出去”,走向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第二步要“走进去”,突破技术瓶颈,与国际医药技术标准接轨,达到发达国家药政机构的审批要求,真正获得“国际药品”身份;第三步“走上去”,提升技术水平、走上高端市场、打造国际品牌,推动文化融合,使中医药走上世界医学巅峰。

    天士力积极响应国家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把“工匠精神”变成一种群体人格、企业行为,向着工业4.0、智能制造、中国创造的方向继续探索前进。

    当前我国大健康产业政策利好频传,历史机遇难得,使中医药走出国门,更好的推广到国际市场,是每个从业者的时代使命。

    未来五到十年,希望行业同道能共同推动中药体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位,成为主流。多年来,我们在产业标准化、与国际标准进行融合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入了技术进步的一些元素。要想中药能被国际市场认可,就需要我们使中药做到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

    “看得见”就是需要一个好的剂型,让国外患者服用这些药取得显著的疗效;“摸得着”就是需要我们在质量的标准上严格把控,并且在质量一致性和疗效一致性上进行对接;“信得过”就是把我们中药的作用机理用技术的手段进行阐述,清晰地说明它的路径。

    只有通过质量数字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才能把传统中药的模糊语言转换为现代中药的数字化语言,把中药的数字化语言集成为逻辑性系统,把中药的数字系统导入智能制造装备,才能实现基于数据整合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最终打造“会说话的现代中药”。

    总编印象

    作为新生代的企业掌舵人,深厚的金融背景让他在登台时,总能展示出与生俱来的风雅气质。

    杨大俊:2018年会有更多原创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亚盛医药董事长

    2017年可谓让整个中国医药创新界为之振奋的政策大年。在新药审评制度改革利好下,2018年会有更多的原创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更有一批新药有望实现审批和上市的突破。以亚盛医药为例,明年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数量将达到8个,其中3-4个新药将进入Ⅱ期临床阶段。

    可喜的是,由于上游审批政策给力,新药临床前期的筹备时间大大缩短,日趋接近国际水平,这为创新企业争取到更多的资本支持,让创新与投资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圈。可以预见,2018年,新药研发型企业将与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一起进入“蜜月期”:一方面,投资周期缩短,减少了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提升了投资人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以港股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给予新药,特别是生物药企业更具开放性的优惠政策,鼓励创新生物药企业入市。

    当然,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只是初露雏形,还处于1.0版本阶段。未来,在夯实上游政策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看到在中下游环节将有很多配套政策出台,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生态圈。

    目前,最为棘手的是解决“医药临床试验资源缺乏与企业试验需求量大”“临床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多和药物可支付性、可及性不到位”这两对矛盾体。而这两对矛盾体的缓解都需要进一步引进相关配套政策,比如鼓励社会资本申请临床试验机构资质、鼓励商业医疗保险进一步覆盖大病医疗等。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由于医保更多承担了“广覆盖、保基本”的责任,更多的创新药物与大病药物需要与商业医疗保险衔接,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遗憾的是,我国商业医保体系尚不健全,呼吁国家给予商业医疗保险更多的政策倾斜。

    另外,还想呼吁关于人类遗传资源审批这一环节优化流程或者有选择性的执行。对于新药创新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但在新药临床试验前增加了这一审批环节,无疑增加了药物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建议对未涉及大规模遗传信息或者患者隐私泄露的新药可以区别对待,减少资料采集和审批环节。

    总编印象

    曾创下杂志发行量纪录的《家庭医生》,他是创办者。极具敏锐嗅觉的他,潜心研究肿瘤药多年,回国创办亚盛,依然有媒体人的格局和情怀,始终不改“研发中国人用得起的原创新药”之初心,并一直积极为推动中国医药创新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他和亚盛的精彩更加值得期待。

    鲁先平:创新需要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微芯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官

    “专利的价值在于实用。”12月中,微芯生物的发明专利“西达本胺”与国内各行业巨头华为、海尔等企业一道获得2017年度“中国专利金奖”后,鲁先平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了这句话。

    从2001年微芯生物成立至今,公司从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发展到今天扎根在深圳南山,拥有自己的一层办公区,并在成都设立分公司。作为走在中国创新药物前列的先头部队之一,鲁先平团队走过的路径,也是国内创新型药企成长的路径。正如他的微信签名写到的“有了阳光,艰辛的路也充满绚丽与多彩”。

    创立公司后的第四年,西达本胺提交了临床试验申请,2014年,该产品获得CFDA批准上市,这是微芯生物原创、具有全球专利保护的全新分子体,是由我国本土科学团队基于中国面向全球在化学原创药领域从靶点研究、基于结构的分子设计、安全评价到成功临床开发的重大里程碑。

    曾有媒体评价微芯生物研发出西达本胺这一产品,不仅改变了中国本土医药企业缺乏原创药这一现状,更代表了我国整体科研水平和核心技术的显著提升,标志着我国药物研发已从仿制、高仿逐步走入了与发达国家同水平甚至超前的独立创新阶段。

    微芯所开创的从“中国仿制”到“中国创制”的研发模式,无疑给国内药企提供了借鉴。要知道,早前中国制药企业数量虽然多,但大多是仿制药企业,且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较为严重,和全球药企在创新力方面的差距极大。

    鲁先平志在培养公司的核心优势,增强公司在创新和专利药物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公司自主构建的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创新与早期评价技术体系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

    在鲁先平看来,创新企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自由选择。一方面,2017年政策利好创新型药企;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激励创新型药企,还需要看市场。他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公平竞争”。在他看来,目前政府拿出了许多资金直接对创新企业进行扶持,但要鼓励创新更重要的还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的市场配置,让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尽管创业成立了微芯生物,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鲁博士。在接触过他的人看来,他是一个没有架子、风趣幽默、有文采、敢说真话的科学家,翻看他的朋友圈,大多数是他自己的摄影作品,想必,这也是一个被新药研发“耽误”的摄影师。

    总编印象

    他2001年回国后第一次亮相的平台便是南方所的信息发布会,而后他多次登上信息发布会的舞台,分享他对治疗淋巴癌药物、糖尿病药物的独到见解,对原研创新的坚守,认真专注的神态让人印象深刻。

    俞德超:2025年抗体药物占医药市场份额将超17%

    信达生物董事长

    今天,全球50大制药企业无一不做抗体,没有一个做药的人可以不关心抗体药物。根据抗体药物开发的成功率推算,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过110个新批准的抗体药物上市。届时,抗体药物市场占整个医药市场的份额将超过17%。

    药企如何抓住机遇?我们需要以全球视野来探讨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对从发现、开发、临床研究、产业化到专利和生命周期管理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抗体药物发展之路。

    中国创新药发展速度令人欣喜,“春天”越来越近,未来将首先出现中国制造的生物技术药物在发达国家市场销售;不管是信达还是其他公司,逐步会有从中国走出来的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被国际制药行业认可。

    在老龄化快速到来和慢病成为老百姓疾病谱上的主要疾病时,中国制药工业要能够制造出老百姓用得起的抗癌生物药。我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要开发出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办一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创新公司。

    刚创办6年的信达生物已自主开发了12个新药品种,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类疾病。其中,5个新药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5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4个品种进入临床Ⅲ期。

    很多国际同行认为信达生物的发展快到不可思议,但我常常有时不我待的感觉。因为患者的病等不起,国际生物制药产业的日新月异也不会容许任何懈怠,我们能做的只有竭尽全力、只争朝夕。

    创新药研发既是同死神赛跑,也是与国际同行赛跑。中国医药原始创新能力必须提速,医药生物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让世界创新药唱响“中国声音”。

    总编印象

    专注生物医药的他挥洒自如,成果累累,尽显国际范并有一种务实开拓的品格。朋友圈人总被他亲切的江南口音、慢条斯理的沟通风格吸引。难怪总有人民日报等主流记者追着他的身影。有许多人被他内敛不失敏锐、乐观自信平和的形象折服。可以说,他是“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和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风采的体现。

    杜莹: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做创新药研发

    再鼎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上海张江这块土壤,孕育了不少的创新企业,杜莹就在这里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当然,再鼎医药不是杜莹的第一站,这个被行业人士亲切地称为“杜大姐”的博士,最早在美国辉瑞总部负责项目引进,归国创办和记黄埔实现数个NO.1,转而到红杉资本主导投资大项目。而今,创立了再鼎医药。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在美国硅谷、波士顿的创业者中,有一类被称为“连续创业成功者”,杜莹或能成为中国新药研发界的首位“连续创业成功者”。

    杜莹希望,创立一个能载入史册的伟大公司,亲手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创新药带到上市销售服务于全球患者。

    早在公司成立的前两年里,再鼎医药通过和跨国药企合作,获得了多个合作授权项目,一下子打响了这家研发新贵在国内的知名度。这也和全球药物联合研发的趋势密不可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各类制药企业联手,让包括中国病患在内的全球病人更早更快地获得新药。

    杜莹及其核心研发团队开创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其研发中心的基础上,与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和生物医药研发公司合作,专注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寻找治疗方案。

    实际上,再鼎医药已经超越了合作授权层面的研发,而是更深入地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合作研发到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从研发到生产的产业链扩展,以巩固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

    作为一家创新型药企,再鼎一直在成长。2017年9月21日,是属于再鼎人的时刻,也是让大洋彼岸医药研发人士为之一振的时刻。杜莹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前往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敲响了再鼎的上市之路。

    这是继百济神州、和记黄埔之后,第三家顺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中国创新医药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促进再鼎的研发进展,也鼓舞了同样深耕在新药研发的国人,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去寻求资本的支持。

    总编印象

    交流话语间透出女性独特的条理性,印证了她是连续创业的强者身份;如今身为科学家未尽的使命感让她再度回归新药创新。

    张连山:创新药时代真的来了

    恒瑞医药资深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

    前些时候,记者走进上海张江药谷和苏州生物纳米园的新药研发圈,张连山的名字被频繁提起。他所执掌的恒瑞研发团队,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才都是国内医药界首屈一指的标杆。

    回国之前,张连山在美国大型制药公司从事新药发现工作,后来又加入生物医药公司Marcadia Biotech,积累了多年的新药研发经验。回国后,他将国外的科学管理理念和经验带到了恒瑞,并和团队建立起完整的创新药研发体系,有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将恒瑞包括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疼痛管理等各大领域新药研发推向新的高度。

    毫无疑问,当今中国医药创新版图中,以海归与华裔科学家为核心的医药创新正在呈现星火之势,而这背后是中国创新药政策的不断改革、医药创新基础能力的提升、资本环境的改善,以及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容。中国怎么做新药?看看恒瑞就知道了。业内点评说,恒瑞是唯一兼具创新、国际化、仿制药集中度提升三大逻辑的制药企业,这使其在改革方向明朗的医药市场拥有强势的底气。

    事实上,创新是医药研发企业的灵魂,但创新的背后都是无数艰辛、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研发过程。用张连山的话说,在生物药研发领域,目前还面临人才匮乏、技术含量高、创新难度大、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水平低、生产水平落后、药物成本问题(如个性化治疗成本飙升以及价格压力)等六大挑战。

    挑战更能激发动力,正如张连山时常说的那句话:“做点实事情”。凭借近十五年一如继往的新药研发,恒瑞已进入收获期,而2017年更是硕果累累。2017年8月,福布斯发布全球百家最具创新力企业,恒瑞医药占得一席。11月,科睿唯安发布2017年中国创新企业百强榜,恒瑞医药作为制药企业首次入围。12月,恒瑞对外宣布,将于近期开展药物SHR0532及片、SHR9146及片、海曲泊帕乙醇胺片、SHR-1316注射液的 I 期临床试验;同时SHR-1314启动国际多中心临床II期试验。而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也于今年获FDA批准,至此恒瑞有10个药物获准进入美国市场。

    创新药的时代真的来了。在鼓励创新政策的召唤下,中国医药创新的人才和资本两条主线开始重叠,形成合力,在促进国内医药创新踏上新台阶的同时,更是激活了中国医药企业创新的源动力。作为一家制药企业,恒瑞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定,也越来越优雅从容。

    张连山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制药。或许,当国内患者能够用上新药并获得痊愈时,就是这些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的最大成就,也是对他们研发辛勤汗水的最好回报。

    总编印象

    同为校友,与他多次在上海论坛相遇,谈及对研发前沿的看法,心里暗暗为他的前瞻思维和渊博知识啧啧点赞。

    2-4版、13版除署名文章外,由本报记者刘正午、徐水元、李蕴明、刘卉、张蓝飞、裘炯华、郑莹莹、张艺馨、郭怀军(见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