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芳:湿邪为患甚于寒
81岁的国医大师卢芳,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病人尽心尽力。
当谈及自己的养生秘笈,卢芳说,自己并有什么秘笈可谈。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不生气”。
养生首要控情绪
卢芳认为,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不良情志刺激,超过人体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生气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过激情绪。卢芳说,养生首先需要我们力戒怒气。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顺风顺水,当你遇到困境、挫折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以乐观的情绪去面对。《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说明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频繁生气或者暴怒,一方面无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对身体不好。
在现实生活中,保持“恬惔虚无”的心态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很多人口头上说“没有过不去的坎”,但真正遇到具体事情时,却又是毫厘不让,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天翻地覆。更有甚者一气之下,就此“驾鹤西去”,也是屡见不鲜的。
卢芳调节情志的窍门有三:
提倡修炼静功。他认为人的精神心理修养,要在静守中去体验,通过调心、入静,或静坐,或站桩,总以清心入静,排除杂念,一心体会体内气血运行的变化,久而久之,则真气充沛,五脏安和,形神健旺,自会长寿。
培养“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可以得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从根源上减少发怒情绪。
培养幽默风趣感。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缓解紧张气氛,自然可以减少发怒情绪,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快速摆脱困境。
“冬春”皆为养生好时节
春应调“情”
卢芳说,这个“情”当以“情绪”讲。要学会充分利用春季时大自然“发陈”之特性,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理,使春阳之气得以宣泄,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而对已病者而言,更应在春季注重情志调养,着眼于一个“生”字,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的特点,让自己的意气风发、心胸开阔、乐观愉快,使情志生发出来,切不可扼杀。这样一来,可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则病易得愈。
冬应巧补
卢芳说,冬季阳气潜伏,万物生机闭藏,肾气最易耗损,饮食上宜用性温益精之品,以补肾气,固护肾精。但是,由于人的体质有偏颇,耐受温补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冬季当重“巧补”,要辨证施补。
根据冬季气候寒冷的特点,卢芳建议大家多食温热护阳之品,如羊肉、牛肉、乌鸡、桂圆、胡桃、核桃、栗子、大枣、白薯等。但对于平时素体阴虚有内热的人,温补的羊肉对他们来说就是“发物”,食之过多会更伤其阴,使内热更盛。
日常可多食用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魔芋、海带、紫菜等黑色食品,因为黑色食物可入肾经,能益肾强肾。与羊肉这一类温肾壮阳食品相比,这些黑色食品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十分适合于肾气渐衰、体弱多病的老人以及阴虚内热者。
“湿气为患”不得小觑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北方的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
卢芳认为,人体在这种环境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特别是以下六个坏习惯能加重身体里的湿气。
缺觉 中医认为,缺觉十分容易伤脾,通常熬夜后所表现出的乏力、无神、肢体困重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卢芳建议大家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另外,如果白天适当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则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口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吃些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而这些所谓的美食是最不易消化的,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因此卢芳建议,日常多食清粥小菜清清肠胃,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有利身体健康。
贪凉 卢芳认为,过时生冷食物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他建议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喝大酒 目前有很多人喜好聚会、聚餐,三五好友凑到一起就喝一场“大酒”,而过量饮酒正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卢芳认为,酒助湿邪,所以酒精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卢芳建议,在四季都要坚持体育锻炼,通过养肾达到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
久坐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卢芳建议,久坐办公之余多起身运动一下,是十分有助于身体保养的。(孙奇 高继明)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孙奇 高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