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建设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
今年1月,由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组织,河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与内丘县人民政府、邢台荣盛发展公司共同承担,在内丘县启动建设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
太行山上酸枣仁基地。
近几年中药材产业作为河北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然而,中药材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和质量影响因素——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生产水平还非常低下。其主要表现为:种子混杂、基源不清;种子种苗繁育水平低,缺少专业的繁育基地,基本上都是农户自繁自用;缺乏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生产规程和检验规范;中药材种子、种苗研究滞后;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生育周期长,驯化栽培时间短,对其生育特性,如授粉方式、开花规律、结实特性等的研究较弱,更缺乏中药材种子繁育技术体系及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储存技术等的研究;同时,药材多年种植、品种退化,品种提纯复壮、品种改良的研究也十分薄弱。针对这种状况,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组织,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与内丘县政府、邢台荣盛发展公司共同承担,从今年1月1日起到2019年12月31日,建设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内丘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地貌呈三元结构,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相对海拔落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土壤结构较好;生态环境优异,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无工业污染,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野生中药材有400余种,盛产枣仁、王不留行、板蓝根、金银花、元参等,《本草纲目》记载的“邢枣仁”即产自内丘。另外还种植道地药材30余种,以柴胡、知母、丹参、荆芥、酸枣仁、射干、远志、黄精、连翘、全蝎等优质药材在全国享有盛誉。该县还是华夏医祖扁鹊的生前封地、行医圣地,扁鹊中医药文化发祥地,是扁鹊当年行医采药的地方。
依托环境与资源优势,内丘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中药材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2015年,内丘县制定出台了《内丘县太行山扁鹊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方案》,建设太行山扁鹊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根据该建设方案目标,到2020年,核心示范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中药材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带动冀中南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中药材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统一“扁鹊”中药品牌。
内丘县县委、县政府还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建设中医药强县的决定》《内丘县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意见》以及《内丘县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推动建成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服务网络体系。同时,扁鹊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已被河北省纳入《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全力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县。
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生产提供基源准确、生产规范、种性优良的种子种苗,提高和稳定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增产增收,保证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原料供应的稳定、优质。在两年建设期内,将建成规模化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以上,核心基地面积300亩以上,繁殖“柴胡、知母、射干、远志、连翘、黄精、酸枣仁”七个品种的种子种苗,年生产药材种子4万公斤以上,年生产优质药材种苗300万株以上。建设中药材种子生产加工车间160㎡以上,购置中药材种子精选、加工、包装生产线,年生产加工能力5万公斤以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晾晒场不少于1000㎡、储藏室200㎡、库房300㎡以上和烘干,种子保存库一栋(冷库)100㎡以上。实验室面积150㎡,基地管理制度合理,生产档案健全,质控体系完善。
该基地建设项目将建立“产学研用”合作运行机制,制定种子种苗推广应用计划,年推广应用纯正、优良种子种苗1万亩以上,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整合省内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与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联盟紧密结合,发布生产信息、价格信息、质量标准等,推广优良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促进涉县道地药材优良种子种苗工程的实施。
河北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种植已成为产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来源,良种需求量巨大。以项目期内良种覆盖率达20%计,每年就有50万亩的需求面积,以平均每亩用种量2~3公斤计算,年需种子100万公斤,市场需求极大。目前,基地建设已经成立了省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组,内丘县也成立了由卫计局、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组成的县级办事机构,基地建设工作正在全面铺开。(王军 赵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