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配伍经验谈
麻黄是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及利水消肿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伤寒论》中有麻黄方14首,《金匮要略》中13首,其中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成为后世应用麻黄的经典方。
发汗作用
麻黄具有发汗作用,大剂量使用麻黄时发汗作用更为明显,治疗因感寒无汗而致的多种病症。此等感寒,可为新感,可为久寒,均可用之。
治水肿:因无汗而致之水肿,汗出则肿消。
《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治里水。“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上二味,以水五升个,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医宗金鉴,皮水表虚有汗者,防己茯苓汤固所宜也;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无热者,则当用甘草麻黄汤发其汗,使水外从皮去也。《金匮要略》。“水气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麻黄附子汤即麻黄甘草汤加附子,能微发汗,也有发汗作用。《金匮要略》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刘渡舟说:“大青龙汤治溢饮而兼热者,小青龙汤治溢饮而兼寒者。大青龙汤中麻黄量最大,6两。”
越婢汤所治疗的水肿,以急性肾病水肿为多。水肿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并迅速发展至全身,亦可一开始即为全身分布的水肿,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除使用越婢汤原方外,常加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连绍赤小豆汤所治水肿,常伴有咽痛,皮肤瘙痒、小便黄短者为宜。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虚寒体质感寒后出现水肿患者。服用含有麻黄的汤药后,可能出现出汗,可能出汗不明显,但随后小便增多,水肿开始逐渐消退。大、小青龙汤由于发汗力强,仲景将脉微弱,汗出恶风者列为禁忌,并嘱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当需注意。
治感冒咳喘:恽铁樵用《伤寒论》麻黄汤治儿子无汗而喘:恽铁樵的两个儿子因伤寒证夭折,开始研究《伤寒论》。四子亦病,发热、无汗、喘。请了很多的医家,所处方药,皆豆豉、栀子、桑叶、菊花、杏仁之类。吃了以后,症状越来越重。恽铁樵先生焦急不安,彻夜绕室踌躇,至天微亮的时候,他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含药而亡。这个病,这个无汗而喘,不就是《伤寒论》上讲的那个麻黄汤证吗?麻黄汤: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甘草五分。”服下去以后,汗出喘平病愈。从此恽铁樵先生笃信经方。
刘惠民《伤寒论》大青龙汤治毛泽东感冒发热。大青龙汤具有较强烈的发汗作用,常用于病毒性感冒出现的恶寒发热。1957年7月,毛泽东在青岛开会期间,感冒发热,咳嗽,多方治疗不见好转,经当时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推荐,刘惠民老中医前去诊治,仅服用大青龙汤加减2剂,即热退病除。毛泽东说:“我30多年没有吃中药了,这次感冒总是不好,刘大夫的两剂中药解决了问题。中医中药好,刘大夫的医术也好啊。”(中国中医药报,1999年11月19日第四版)。
麻黄、杏仁、甘草是张仲景处方中的经典配伍,麻黄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中以此为核心,后世将此名为三拗汤,成为治疗咳喘的基本方。主治咳嗽气喘,如身热有汗,加石膏、连翘、黄芩;如为痉挛性咳嗽,可加全蝎5克,钩藤15克。现今用于 以咳喘为主诉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单用麻黄也可治疗咳喘。民间有用麻黄冰糖蒸梨的经验,即用麻黄l~3克,冰糖15克,莱阳梨1只,先将梨核取出,纳入麻黄及冰糖,隔水蒸烂,喝汤。也有用麻黄5克,豆腐60克,冰糖15克,加水煎煮,食豆腐并喝汤,对支气管哮喘有效。
治皮肤病:民间治疗老年性皮肤干燥症,用麻黄15克,猪皮100克,同煎,去渣后调入白糖10克,1日内分3次服。
有报道用麻黄15,清水一小碗,武火煎沸后再煮5分钟,温服,每日1剂,治疗顽廯,一般连服10剂有效。外洗可治疗脂溢性皮炎,斑秃等。
常州已故名老中医张效良先生有一治疗荨麻疹、湿疹、药疹的经验方,名三净汤:净麻黄10克,净黄连9克,净蝉衣15克,白鲜皮20克,地肤子20克,紫背浮萍20克。效果很好。
外科疮疡痈疽见无汗或出汗少者,也可配伍使用麻黄,使其毒从表透发。
明代《外科正宗》在七星剑汤(麻黄、野菊花、半枝莲、蚤休、地丁草、苍耳子、豨签草),要求服药后要出汗,主治外科中阳中之阳的疔疮,甚至“心烦作躁,甚者昏聩”的败血症。
以麻黄为君药的阳和汤专治阴疽冷疮。《疡科心得集》有麻黄一剂饮治疗遍体霉疮初期,骨节酸楚,服此一剂透发其毒;又有麻黄膏治牛皮癣、营枯血燥、通体发癞发痒。
近年来,皮肤病多发,很多是因为感风寒而致。空调是其致病因素之一。风寒感人,常常导致腠理闭瘀,营卫不和,而生多种皮肤病。过敏性紫癜是肾病科常见病之一,顽固性,或反复性紫癜我常选用李可的乌蛇荣皮汤,但乌蛇荣皮汤中用的是桂枝汤,也是调和营卫的意思,无汗或出汗不明显时我常加麻黄,其它顽固性皮肤病亦是如此用法,效果很好。
治关节病变:以关节疼痛为主诉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等。
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乌头汤: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多年来,我观察到,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常无汗,询问了一些风湿免疫方面的专家,也同意我的观察。用激素后的患者,则另当别论。以麻黄为主的方剂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而且,麻黄的量根据服后患者出汗的情况而增减。文献中麻黄用量不止10~15克。
清窍作用
治鼻塞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黄煌用玉屏风散加麻黄(麻黄3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治疗面黄而肿者之鼻炎;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而鼻塞,见水样鼻涕及水样痰,并多泡沫者。叶橘泉经验:葛根汤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有显著疗效。对慢性严重者亦能见效。曾治一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长年鼻塞,予葛根汤加重麻黄及辛夷,服用一月,鼻塞大减,3个月后,鼻塞忘却。
醒脑开窍:治疗煤气中毒。《新中医》报道:说有一个男子煤气中毒,抢救苏醒,但留有头晕、头痛、胸闷、烦躁、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等症。用麻黄汤:麻黄、甘草各15克,桂枝、杏仁各10克,药服1剂,汗出神爽。
治中风:《古今录验》续命汤,能治疗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徐灵胎先生在《洄溪医案》也讲过,他治疗中风就是小续命汤加大黄。黄仕沛先生用续命汤治疗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急性神经炎、脊髓膜瘤等。小续命汤《千金方》里面有记载,就是用来治疗中风的。上海许士骠先生,他重用麻黄来治疗中风,无论是出血性的、梗塞性的,或者混合性的,都用自拟方,叫通脑方:麻黄、桂枝、甘草、细辛、川芎等。他观察用了这张方以后,没有出现血压升高,也没有出现心跳加快。他说只要配伍得当,不会出现副反应。
升提作用
治遗尿:麻杏石甘汤治疗遗尿,这个遗尿不是小孩子,是青年人。我治疗了几例,用这个方有效。吃了这个药,当膀胱充盈的时候他有感觉了,能够醒过来。
治阳痿:朱良春先生说过,他治疗一个中年患者,因为感冒来诊,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他就给开了这张方,过了一个星期病人又来了,希望他开原方。问他还感冒吗?说感冒好了,那为什么还要吃这个方呢?病人支支吾吾,始终不肯讲,后来才说吃了以后性功能够增强。也有报道小柴胡加麻黄能够治疗功能性的不射精。不过,这个方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不可长期大量的使用,有效以后一般要减少用量。因为长期服用麻黄,弄不好的话可能会有损伤。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不能打成粉装胶囊吞服。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汤剂,我们要严格遵循经典的制剂规定。
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然而有人视为麻黄为虎狼之药,不用或少用,甚则谈“麻”色变,原因何在?
金、元时期,刘完素为纠正辛温发汗的片面性,遵《内经》之旨,创立火热论,自制“双解”“通圣”辛凉之剂,反对张仲景用辛温发汗。明末清初,温病学派创立,惯用辛凉之银翘、桑菊等方。再加上“古方不能治今病”之论盛行,人云亦云,疏于辨证,失于用药。
实际上,现在寒证特别多。麻黄辛味发散,可上可下,可外可里、可散外寒,又可扶阳、既能止痛,又能除水气而消水肿,使用机会亦特别多。
江西的万有生教授说:“不少人以为流感是热性病,用凉药治疗。初时还以辛凉为主,银翘、桑菊广为运用,后来渐至苦咸大寒(如板蓝根)等。至今国内感冒药市场为寒凉药占领,结果是大量的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一两剂治愈的风寒感冒患者,却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热不退、或咽喉不利等后果,而医者、患者竟不知反省。”
有人以为麻黄辛热开泄,性温力猛,易于亡阳劫液,那是因为不会用或不善用麻黄而已,非麻黄之过。殊不知善用麻黄者大有人在。近代温阳派大家徐小圃,善用麻黄宣肺治儿科,有“徐麻黄”之称。儿科尚且可用,何况成人乎?其实,药不论寒温,要在审证明确,用之得当。
五官科名家干祖望喜用麻黄,其推荐的七星剑汤(明代陈实功方),主治外科中阳中之阳的疔疮。其中就有麻黄,要求为“服后出汗”,干祖望称此为“网开一面,赶毒出去”“扫地出门”,远胜“关门打虎”清解法,“开门”功劳全在麻黄。清代名医王洪绪,深知逐邪比解毒更为重要,创制的以麻黄作君药的阳和汤更是百用百效的千古奇方。
临证之剂,真的不必“谈麻色变”
【用药指归】
麻黄的作用,完全在于他的辛味,辛可开,以发汗;辛可通,以治闭郁;辛可升,以醒脑举痿升陷;辛可透,引邪外出。有泻无补,全在一个辛味取功。既可治无汗之水肿感冒,痹痛疮痒,皮肤诸疾,又可解中风,遗尿阳痿之痛苦。
黄煌教授有论麻黄之体质,可参考:①体格粗壮,面色黄黯,皮肤干燥且较粗糙。②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③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④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
麻黄体质,首先从体型体貌上来看,体型要壮实,肌肉要发达,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胖壮,胖或者是浮肿,皮肤要干燥要粗糙,没有光泽,发暗,“一身面目黄肿”,就是对这种体型体貌所做的一个最简单扼要的表述。其次,我们还要看看这种人的肚子,他的肚子往往腹壁脂肪比较厚,腹肌要有弹性,如果这个人消瘦、心下痞硬,麻黄是不能用的。还有,人要显得困倦,他的感觉,他的反应,要比较迟钝一些。张仲景用麻黄非常重视脉搏。脉搏一定要有力,麻黄体质的女性,容易出现月经问题,月经周期长,或者闭经。很多人喜欢出汗,汗出以后,症状能够缓解,全身感到舒适。这个往往都可以看作是麻黄体质。(雷根平) (雷根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发汗作用
麻黄具有发汗作用,大剂量使用麻黄时发汗作用更为明显,治疗因感寒无汗而致的多种病症。此等感寒,可为新感,可为久寒,均可用之。
治水肿:因无汗而致之水肿,汗出则肿消。
《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治里水。“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上二味,以水五升个,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医宗金鉴,皮水表虚有汗者,防己茯苓汤固所宜也;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无热者,则当用甘草麻黄汤发其汗,使水外从皮去也。《金匮要略》。“水气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麻黄附子汤即麻黄甘草汤加附子,能微发汗,也有发汗作用。《金匮要略》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刘渡舟说:“大青龙汤治溢饮而兼热者,小青龙汤治溢饮而兼寒者。大青龙汤中麻黄量最大,6两。”
越婢汤所治疗的水肿,以急性肾病水肿为多。水肿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并迅速发展至全身,亦可一开始即为全身分布的水肿,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除使用越婢汤原方外,常加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连绍赤小豆汤所治水肿,常伴有咽痛,皮肤瘙痒、小便黄短者为宜。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虚寒体质感寒后出现水肿患者。服用含有麻黄的汤药后,可能出现出汗,可能出汗不明显,但随后小便增多,水肿开始逐渐消退。大、小青龙汤由于发汗力强,仲景将脉微弱,汗出恶风者列为禁忌,并嘱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当需注意。
治感冒咳喘:恽铁樵用《伤寒论》麻黄汤治儿子无汗而喘:恽铁樵的两个儿子因伤寒证夭折,开始研究《伤寒论》。四子亦病,发热、无汗、喘。请了很多的医家,所处方药,皆豆豉、栀子、桑叶、菊花、杏仁之类。吃了以后,症状越来越重。恽铁樵先生焦急不安,彻夜绕室踌躇,至天微亮的时候,他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含药而亡。这个病,这个无汗而喘,不就是《伤寒论》上讲的那个麻黄汤证吗?麻黄汤: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甘草五分。”服下去以后,汗出喘平病愈。从此恽铁樵先生笃信经方。
刘惠民《伤寒论》大青龙汤治毛泽东感冒发热。大青龙汤具有较强烈的发汗作用,常用于病毒性感冒出现的恶寒发热。1957年7月,毛泽东在青岛开会期间,感冒发热,咳嗽,多方治疗不见好转,经当时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推荐,刘惠民老中医前去诊治,仅服用大青龙汤加减2剂,即热退病除。毛泽东说:“我30多年没有吃中药了,这次感冒总是不好,刘大夫的两剂中药解决了问题。中医中药好,刘大夫的医术也好啊。”(中国中医药报,1999年11月19日第四版)。
麻黄、杏仁、甘草是张仲景处方中的经典配伍,麻黄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中以此为核心,后世将此名为三拗汤,成为治疗咳喘的基本方。主治咳嗽气喘,如身热有汗,加石膏、连翘、黄芩;如为痉挛性咳嗽,可加全蝎5克,钩藤15克。现今用于 以咳喘为主诉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单用麻黄也可治疗咳喘。民间有用麻黄冰糖蒸梨的经验,即用麻黄l~3克,冰糖15克,莱阳梨1只,先将梨核取出,纳入麻黄及冰糖,隔水蒸烂,喝汤。也有用麻黄5克,豆腐60克,冰糖15克,加水煎煮,食豆腐并喝汤,对支气管哮喘有效。
治皮肤病:民间治疗老年性皮肤干燥症,用麻黄15克,猪皮100克,同煎,去渣后调入白糖10克,1日内分3次服。
有报道用麻黄15,清水一小碗,武火煎沸后再煮5分钟,温服,每日1剂,治疗顽廯,一般连服10剂有效。外洗可治疗脂溢性皮炎,斑秃等。
常州已故名老中医张效良先生有一治疗荨麻疹、湿疹、药疹的经验方,名三净汤:净麻黄10克,净黄连9克,净蝉衣15克,白鲜皮20克,地肤子20克,紫背浮萍20克。效果很好。
外科疮疡痈疽见无汗或出汗少者,也可配伍使用麻黄,使其毒从表透发。
明代《外科正宗》在七星剑汤(麻黄、野菊花、半枝莲、蚤休、地丁草、苍耳子、豨签草),要求服药后要出汗,主治外科中阳中之阳的疔疮,甚至“心烦作躁,甚者昏聩”的败血症。
以麻黄为君药的阳和汤专治阴疽冷疮。《疡科心得集》有麻黄一剂饮治疗遍体霉疮初期,骨节酸楚,服此一剂透发其毒;又有麻黄膏治牛皮癣、营枯血燥、通体发癞发痒。
近年来,皮肤病多发,很多是因为感风寒而致。空调是其致病因素之一。风寒感人,常常导致腠理闭瘀,营卫不和,而生多种皮肤病。过敏性紫癜是肾病科常见病之一,顽固性,或反复性紫癜我常选用李可的乌蛇荣皮汤,但乌蛇荣皮汤中用的是桂枝汤,也是调和营卫的意思,无汗或出汗不明显时我常加麻黄,其它顽固性皮肤病亦是如此用法,效果很好。
治关节病变:以关节疼痛为主诉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等。
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乌头汤: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多年来,我观察到,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常无汗,询问了一些风湿免疫方面的专家,也同意我的观察。用激素后的患者,则另当别论。以麻黄为主的方剂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而且,麻黄的量根据服后患者出汗的情况而增减。文献中麻黄用量不止10~15克。
清窍作用
治鼻塞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黄煌用玉屏风散加麻黄(麻黄3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治疗面黄而肿者之鼻炎;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而鼻塞,见水样鼻涕及水样痰,并多泡沫者。叶橘泉经验:葛根汤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有显著疗效。对慢性严重者亦能见效。曾治一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长年鼻塞,予葛根汤加重麻黄及辛夷,服用一月,鼻塞大减,3个月后,鼻塞忘却。
醒脑开窍:治疗煤气中毒。《新中医》报道:说有一个男子煤气中毒,抢救苏醒,但留有头晕、头痛、胸闷、烦躁、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等症。用麻黄汤:麻黄、甘草各15克,桂枝、杏仁各10克,药服1剂,汗出神爽。
治中风:《古今录验》续命汤,能治疗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徐灵胎先生在《洄溪医案》也讲过,他治疗中风就是小续命汤加大黄。黄仕沛先生用续命汤治疗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急性神经炎、脊髓膜瘤等。小续命汤《千金方》里面有记载,就是用来治疗中风的。上海许士骠先生,他重用麻黄来治疗中风,无论是出血性的、梗塞性的,或者混合性的,都用自拟方,叫通脑方:麻黄、桂枝、甘草、细辛、川芎等。他观察用了这张方以后,没有出现血压升高,也没有出现心跳加快。他说只要配伍得当,不会出现副反应。
升提作用
治遗尿:麻杏石甘汤治疗遗尿,这个遗尿不是小孩子,是青年人。我治疗了几例,用这个方有效。吃了这个药,当膀胱充盈的时候他有感觉了,能够醒过来。
治阳痿:朱良春先生说过,他治疗一个中年患者,因为感冒来诊,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他就给开了这张方,过了一个星期病人又来了,希望他开原方。问他还感冒吗?说感冒好了,那为什么还要吃这个方呢?病人支支吾吾,始终不肯讲,后来才说吃了以后性功能够增强。也有报道小柴胡加麻黄能够治疗功能性的不射精。不过,这个方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不可长期大量的使用,有效以后一般要减少用量。因为长期服用麻黄,弄不好的话可能会有损伤。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不能打成粉装胶囊吞服。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汤剂,我们要严格遵循经典的制剂规定。
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然而有人视为麻黄为虎狼之药,不用或少用,甚则谈“麻”色变,原因何在?
金、元时期,刘完素为纠正辛温发汗的片面性,遵《内经》之旨,创立火热论,自制“双解”“通圣”辛凉之剂,反对张仲景用辛温发汗。明末清初,温病学派创立,惯用辛凉之银翘、桑菊等方。再加上“古方不能治今病”之论盛行,人云亦云,疏于辨证,失于用药。
实际上,现在寒证特别多。麻黄辛味发散,可上可下,可外可里、可散外寒,又可扶阳、既能止痛,又能除水气而消水肿,使用机会亦特别多。
江西的万有生教授说:“不少人以为流感是热性病,用凉药治疗。初时还以辛凉为主,银翘、桑菊广为运用,后来渐至苦咸大寒(如板蓝根)等。至今国内感冒药市场为寒凉药占领,结果是大量的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一两剂治愈的风寒感冒患者,却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热不退、或咽喉不利等后果,而医者、患者竟不知反省。”
有人以为麻黄辛热开泄,性温力猛,易于亡阳劫液,那是因为不会用或不善用麻黄而已,非麻黄之过。殊不知善用麻黄者大有人在。近代温阳派大家徐小圃,善用麻黄宣肺治儿科,有“徐麻黄”之称。儿科尚且可用,何况成人乎?其实,药不论寒温,要在审证明确,用之得当。
五官科名家干祖望喜用麻黄,其推荐的七星剑汤(明代陈实功方),主治外科中阳中之阳的疔疮。其中就有麻黄,要求为“服后出汗”,干祖望称此为“网开一面,赶毒出去”“扫地出门”,远胜“关门打虎”清解法,“开门”功劳全在麻黄。清代名医王洪绪,深知逐邪比解毒更为重要,创制的以麻黄作君药的阳和汤更是百用百效的千古奇方。
临证之剂,真的不必“谈麻色变”
【用药指归】
麻黄的作用,完全在于他的辛味,辛可开,以发汗;辛可通,以治闭郁;辛可升,以醒脑举痿升陷;辛可透,引邪外出。有泻无补,全在一个辛味取功。既可治无汗之水肿感冒,痹痛疮痒,皮肤诸疾,又可解中风,遗尿阳痿之痛苦。
黄煌教授有论麻黄之体质,可参考:①体格粗壮,面色黄黯,皮肤干燥且较粗糙。②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③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④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
麻黄体质,首先从体型体貌上来看,体型要壮实,肌肉要发达,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胖壮,胖或者是浮肿,皮肤要干燥要粗糙,没有光泽,发暗,“一身面目黄肿”,就是对这种体型体貌所做的一个最简单扼要的表述。其次,我们还要看看这种人的肚子,他的肚子往往腹壁脂肪比较厚,腹肌要有弹性,如果这个人消瘦、心下痞硬,麻黄是不能用的。还有,人要显得困倦,他的感觉,他的反应,要比较迟钝一些。张仲景用麻黄非常重视脉搏。脉搏一定要有力,麻黄体质的女性,容易出现月经问题,月经周期长,或者闭经。很多人喜欢出汗,汗出以后,症状能够缓解,全身感到舒适。这个往往都可以看作是麻黄体质。(雷根平) (雷根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