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医大师的文化苦旅 ——读许敬生《中医药文化寻源》新作有感
前天,许敬生老师邀请我参加他的新作《中医药文化寻源——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发布和捐赠仪式。许老是国内中医药文化、医古文、中医文献学方面的大师,是河南中医的一张名片。几年来,许老带领研究团队不辞辛苦探寻中医文化痕迹,今有力作出版,令人深有感怀。
中医文化不能没有文化根源
中国人有着浓郁的宗族情怀和根文化思想,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也是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归乡认宗的情结。想必这也是许老探寻中医文化根源的初衷之一。许老作为一名安徽人,能够在河南生活当中对河南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上升到对中原医学文化根文化的认识境界,不能不说是非凡之举。这一切都来自于他深刻的学术研究,来自于他对文化符号的追踪和考证,也来自于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共计53万字,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从中原中医药文化总论、中医药文化中原寻源、中原名医文化遗迹考察记、中原药都文化及药商文化遗迹考察记、中原特色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开封大宋医药文化成就及遗迹六个部分进行了论述,详细阐述了中医药文化、中原医学文化和河南中医药文化的关系和渊源,提出了河南中医药文化根文化的思想,这也是中医药文化寻根的有力著作。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在古代华夏文明的发展中,长期处于核心地位,引领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医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以及文明历程的推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和传承,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了阐述河南中医药文化根文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从中医药历史脉络梳理开始,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文化在河南生根发芽、发展成熟,以及随着历史发展和环境变迁而变化的历程。这些实践、文献研究以及理论观点的提出,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根源研究,是中医药文化根源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医文化根源研究是苦差事
光靠理论的阐述是不完美的,光靠文献的整理是不充分的,光靠振臂高呼是没有力量的,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古文化研究的学者,许老坚持言必有理,实事求是。为了进一步阐述中原文化的根文化观点,许老进行了一场历时近十年的文化渊源的考证和研究,开启了他研究中医文化的文化苦旅。
有人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光辉灿烂,但是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文化可以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而所有的精神符号又必须依赖于物质载体。为了更好的找寻文化的存在,挖掘第一手资料,几年来许老带领研究团队跋山涉水,对中原中医药遗迹和文物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考察,深入研究了河南文化遗迹考察和文化寻源,同时对于在河南出生以及在河南活动的名医及著作进行了全面的考证挖掘整理,至今已经出版了17部著作。《中医药文化寻源——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的出版,无疑又更加深刻地增加了河南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分量!
实地考察辛苦且有一定危险性,2013年4月,许老和课题组人员前往洛阳洛宁深山考察“洛书出处”遗址,竟然在悬崖遇险,所幸深夜被当地群众救出。更鲜为人知的是,许老是一名肿瘤病人,本来退休以后完全可以在家养病,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却选择了在这场文化苦旅中自我修行。我曾经随队参加了少林寺考察,许老见多识广、博古通经,竟然与少林方丈沟通无极限,谈经论典,不亦乐乎。如此苦中作乐,这种境界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中医自信必须文化自信
许老出生在安徽,但是对河南中医药文化情有独钟。在书中。他在书中写道“促使我下决心进行中原文化专题研究的直接原因,则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人对河南以及河南人的误解和歧视”。这是一种十分现实的写作初衷,其根本带有一种不服气、匡扶正义的心思,也带有一种寻找文化尊重的味道,而这个味道也正是如今中医药发展急需要的力量。
中医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在这条战线上,一代代名医大家战斗不息,通过自己的努力延续着中医药的血脉,中间也经历了诸多波折,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的渗入,加之一些西化学者的打压限制,中医发展困难重重。如今,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春天,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文化、产业等都得了大发展,但是文化不自信依旧存在。关于中医是否科学、是否有效的争论此起彼伏。
中医要搞好,必须有文化自信。笔者认为,中医药界普遍存在着“文化符号感弱化、缺乏自信内心焦虑”的现象,而这一问题如何解决?许老通过他的精神风貌、辛勤工作和辉煌成果给出了答案:一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只要是优秀的文化,就要努力地争取文化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二是要充满自信,不服老不避老、不摆老卖老,要敢于像年轻人一样去做工作,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三是要有文化成果,要深入研究,提炼文化内涵,形成成果才能以理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血脉流淌不息的动力源泉,中医要自强就要从文化自信开始。
鸡声灯影,寝馈不辍;星霜屡移,甘苦自知。合起书本,回味许老在捐赠仪式结束发言时“死而无憾”的感慨,也是深深折服和感动。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社会里,能不能沉下心来做学问是一个对欲望的考验,老先生做到了。他的新作,就如文化研究的灯塔,为后来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孟长海) (孟长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文化不能没有文化根源
中国人有着浓郁的宗族情怀和根文化思想,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也是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归乡认宗的情结。想必这也是许老探寻中医文化根源的初衷之一。许老作为一名安徽人,能够在河南生活当中对河南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上升到对中原医学文化根文化的认识境界,不能不说是非凡之举。这一切都来自于他深刻的学术研究,来自于他对文化符号的追踪和考证,也来自于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共计53万字,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从中原中医药文化总论、中医药文化中原寻源、中原名医文化遗迹考察记、中原药都文化及药商文化遗迹考察记、中原特色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开封大宋医药文化成就及遗迹六个部分进行了论述,详细阐述了中医药文化、中原医学文化和河南中医药文化的关系和渊源,提出了河南中医药文化根文化的思想,这也是中医药文化寻根的有力著作。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在古代华夏文明的发展中,长期处于核心地位,引领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医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以及文明历程的推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和传承,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了阐述河南中医药文化根文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从中医药历史脉络梳理开始,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文化在河南生根发芽、发展成熟,以及随着历史发展和环境变迁而变化的历程。这些实践、文献研究以及理论观点的提出,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根源研究,是中医药文化根源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医文化根源研究是苦差事
光靠理论的阐述是不完美的,光靠文献的整理是不充分的,光靠振臂高呼是没有力量的,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古文化研究的学者,许老坚持言必有理,实事求是。为了进一步阐述中原文化的根文化观点,许老进行了一场历时近十年的文化渊源的考证和研究,开启了他研究中医文化的文化苦旅。
有人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光辉灿烂,但是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文化可以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而所有的精神符号又必须依赖于物质载体。为了更好的找寻文化的存在,挖掘第一手资料,几年来许老带领研究团队跋山涉水,对中原中医药遗迹和文物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考察,深入研究了河南文化遗迹考察和文化寻源,同时对于在河南出生以及在河南活动的名医及著作进行了全面的考证挖掘整理,至今已经出版了17部著作。《中医药文化寻源——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的出版,无疑又更加深刻地增加了河南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分量!
实地考察辛苦且有一定危险性,2013年4月,许老和课题组人员前往洛阳洛宁深山考察“洛书出处”遗址,竟然在悬崖遇险,所幸深夜被当地群众救出。更鲜为人知的是,许老是一名肿瘤病人,本来退休以后完全可以在家养病,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却选择了在这场文化苦旅中自我修行。我曾经随队参加了少林寺考察,许老见多识广、博古通经,竟然与少林方丈沟通无极限,谈经论典,不亦乐乎。如此苦中作乐,这种境界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中医自信必须文化自信
许老出生在安徽,但是对河南中医药文化情有独钟。在书中。他在书中写道“促使我下决心进行中原文化专题研究的直接原因,则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人对河南以及河南人的误解和歧视”。这是一种十分现实的写作初衷,其根本带有一种不服气、匡扶正义的心思,也带有一种寻找文化尊重的味道,而这个味道也正是如今中医药发展急需要的力量。
中医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在这条战线上,一代代名医大家战斗不息,通过自己的努力延续着中医药的血脉,中间也经历了诸多波折,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的渗入,加之一些西化学者的打压限制,中医发展困难重重。如今,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春天,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文化、产业等都得了大发展,但是文化不自信依旧存在。关于中医是否科学、是否有效的争论此起彼伏。
中医要搞好,必须有文化自信。笔者认为,中医药界普遍存在着“文化符号感弱化、缺乏自信内心焦虑”的现象,而这一问题如何解决?许老通过他的精神风貌、辛勤工作和辉煌成果给出了答案:一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只要是优秀的文化,就要努力地争取文化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二是要充满自信,不服老不避老、不摆老卖老,要敢于像年轻人一样去做工作,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三是要有文化成果,要深入研究,提炼文化内涵,形成成果才能以理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血脉流淌不息的动力源泉,中医要自强就要从文化自信开始。
鸡声灯影,寝馈不辍;星霜屡移,甘苦自知。合起书本,回味许老在捐赠仪式结束发言时“死而无憾”的感慨,也是深深折服和感动。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社会里,能不能沉下心来做学问是一个对欲望的考验,老先生做到了。他的新作,就如文化研究的灯塔,为后来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孟长海) (孟长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