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童年梦魇影响对后代的养育
心灵驿站
研究恒河猴的科学家索米曾经发现,那些在养母身边长大的母猴,会继承养母的养育风格——它自己经历过怎样的养育,就会怎样养育自己的后代。
那么,人呢?很多研究发现,养育风格的确是会“代代相传”的。这里面有基因传递的原因,也有“榜样示范”的作用。而且有研究显示,榜样的作用比基因传递更重要。
举个例子,暴力就是一个很容易被传下去的东西,那些小时候不幸被虐待过的孩子,长大后虐待自己小孩的风险就高过普通人群。
但是,也不是人人都如此,关键就在你是如何“重新反思自己的童年生活”上。
1985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玛丽·梅因和合作者一起,做了一个“成人依恋访谈”的实验。
接受访谈的人会被问到一系列有关童年时期的经历,以及那个时期与父母关系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受访者怎样看待、怎样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有没有将父母美化理想化;是否对父母仍然怀有不能释怀的怨恨;讲述时是否连贯,将受访者分为三类人。
第一类,是“拒绝型”。
拒绝型的人,会降低依恋关系的重要性,拒绝承认童年与养育经历对自己性格有影响。拒绝型人是靠逃避来解决旧伤的人。他们尽量让自己不注意依恋相关的事,然而,这种逃避让他们也往往无视孩子发出的依恋信号。在孩子想要靠近寻求安慰时,拒绝型人会逃离,因为孩子的举动勾起了他那些不愉快的回忆。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拒绝型人完全无法共鸣。
拒绝型人容易养出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的孩子。
第二类,是“纠结型”。
纠结型的人,对父母抱有明显的怨恨,或依然有许多不能释怀的困惑。纠结型的人是依然被旧伤深深困扰着的人。
纠结型人会花很多时间专注在自己的过往回忆上。于是他们对孩子的反应会有点随机——有时在走神,有时很愤怒,有时又过度体贴过度呵护,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给了太多反应。有时能与孩子的负面情感共鸣,有时又会一味说教。孩子因此会觉得无所适从。
纠结型人容易养出焦虑型不安全依恋的孩子。
第三类,是“自主型”。
自主型人是真正理解了自己往昔的人。自主型人可以有很好的童年,也可以有很糟糕的童年,无论哪种,他们现在已经能开明地看待自己的童年依恋经历,承认那段经历对自己的影响。
自主型人更能体会孩子的需要,能跟孩子的正负面感受共鸣,能接受孩子的独特个性,能理解孩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愿意在孩子有需要时,为孩子做出调整。
自主型人是很棒的父母,可以养出安全依恋的孩子。
有些人遇到了很好的父母,直接就与父母形成了安全依恋。有些人,则没有这样的幸运。
然而,即使童年没有安全依恋的对象,在长大后,通过心理治疗,或者通过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依恋,依然可以得到“获得性安全依恋”。当我们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童年,清晰地意识到童年生活如何影响现在,这就是迈向“获得性安全依恋”的重要一步。, 百拇医药(游识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