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有个长寿俱乐部
埋头学术忘了老 身处斗室乐逍遥
北大哲学系有个长寿俱乐部
张 鹏
北大哲学系1912年建立,知名度很高,每个领域都能看到一连串不朽的名字,蔡元培、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如今,这个系又拥有一个有趣的别称——“长寿俱乐部”。
长寿成了北大哲学系的“传统”。北大哲学系教授中,90岁以上就有十余人,85岁以上超过20人,占知名教授近半数。
为探究哲学教授们的长寿秘密,记者走访了北大哲学系杨辛教授和李德齐教授的家。两位睿智而有趣的老先生年过九旬,过着远离浮华的简朴生活,兴趣爱好广泛,即便身处斗室也自得其乐。与上一辈哲学大师一样,他们醉心于精神世界的探索,把钻研学术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而正是对学问的矢志不渝,让他们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研究哲学,也把哲学落实到做人做事,知行合一,不管面对什么事都能保持“坦荡荡,看得开”的达观心态,或许正是哲学大师们能保持长寿的“秘方”。
, 百拇医药
不求寿而得寿,埋头学术不知老之将至。杨辛,著名美学家、书画家,早年师从徐悲鸿,他所著的《美学原理》是所有艺术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然而,杨教授的家却不太符合“美学原理”,70平方米的老式楼房基本没有装修,到处堆满了书籍,连转身都困难,老人丝毫不在意。直到记者又拜访了哲学系另一位长寿老先生李德齐的家,才发现这种“乱”不是杨教授独有,大概是教授们的“风格”。他们心无旁骛,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对衣食住行全不在意。
在杨教授的记忆里,哲学系的著名学者们吃穿极不讲究,不补充营养品,也没有谁喜欢运动。“也许,支持他们生命的最大动力就是钻研学问的乐趣吧,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全部兴趣都在学术上,有精神力量支撑,有追求的生命自然长久。”杨教授说道。这些老先生去世前还在动脑子,思考问题,无暇顾及其他。他们从未觉得自己老,因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仁者寿”的真谛,做个心中坦荡荡的君子。在两位教授印象中,哲学系的老先生们不但是智者,也是仁者。在中国哲学中,有“仁者寿”的说法,儒家讲究“以德养寿”。孟子活到83岁,在古代算高寿,儒家的养生突出“德”,不做亏心事,所谓君子坦荡荡。“仁”字在杨辛教授看来,是北大哲学系薪火相传的精神,“上一辈的学者们对我们后辈的仁爱和关怀,体现的是他们做人的境界,这和他们学术的境界是统一的,哲学其实最终还是落实做人。”
, 百拇医药
安死才能乐生,要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作为哲学家,无法回避生和死这个终极问题。和这些长寿哲人的交谈中,他们毫不避讳死亡。李德齐教授语出惊人:“死是什么?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啊!面对死亡,我要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李教授的专业是逻辑学,但他兴趣广泛,对数学、物理、音乐、绘画、书法都十分喜好。“当年北京电话号码从七位数升至八位,我坐在公共汽车上,脑子就在转,计算电话增加了多少户,还要除去以零开头的数,是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乐此不疲。脑子不动就会老,‘勤思’是我的养生秘诀。” 老先生对生命的各种兴趣近乎痴迷,喜欢一切美丽、有意思的东西。
“有生之物必有死,死对自然界是一种贡献,是和自然融为一体,所以没什么可悲哀的。我所信奉的是安死乐生,哪怕下周死,我依然还会惦记着这周六去人大书市,多淘一些折扣书回来。”李先生笑得像个孩子。▲, 百拇医药(张鹏)
北大哲学系有个长寿俱乐部
张 鹏
北大哲学系1912年建立,知名度很高,每个领域都能看到一连串不朽的名字,蔡元培、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如今,这个系又拥有一个有趣的别称——“长寿俱乐部”。
长寿成了北大哲学系的“传统”。北大哲学系教授中,90岁以上就有十余人,85岁以上超过20人,占知名教授近半数。
为探究哲学教授们的长寿秘密,记者走访了北大哲学系杨辛教授和李德齐教授的家。两位睿智而有趣的老先生年过九旬,过着远离浮华的简朴生活,兴趣爱好广泛,即便身处斗室也自得其乐。与上一辈哲学大师一样,他们醉心于精神世界的探索,把钻研学术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而正是对学问的矢志不渝,让他们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研究哲学,也把哲学落实到做人做事,知行合一,不管面对什么事都能保持“坦荡荡,看得开”的达观心态,或许正是哲学大师们能保持长寿的“秘方”。
, 百拇医药
不求寿而得寿,埋头学术不知老之将至。杨辛,著名美学家、书画家,早年师从徐悲鸿,他所著的《美学原理》是所有艺术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然而,杨教授的家却不太符合“美学原理”,70平方米的老式楼房基本没有装修,到处堆满了书籍,连转身都困难,老人丝毫不在意。直到记者又拜访了哲学系另一位长寿老先生李德齐的家,才发现这种“乱”不是杨教授独有,大概是教授们的“风格”。他们心无旁骛,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对衣食住行全不在意。
在杨教授的记忆里,哲学系的著名学者们吃穿极不讲究,不补充营养品,也没有谁喜欢运动。“也许,支持他们生命的最大动力就是钻研学问的乐趣吧,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全部兴趣都在学术上,有精神力量支撑,有追求的生命自然长久。”杨教授说道。这些老先生去世前还在动脑子,思考问题,无暇顾及其他。他们从未觉得自己老,因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仁者寿”的真谛,做个心中坦荡荡的君子。在两位教授印象中,哲学系的老先生们不但是智者,也是仁者。在中国哲学中,有“仁者寿”的说法,儒家讲究“以德养寿”。孟子活到83岁,在古代算高寿,儒家的养生突出“德”,不做亏心事,所谓君子坦荡荡。“仁”字在杨辛教授看来,是北大哲学系薪火相传的精神,“上一辈的学者们对我们后辈的仁爱和关怀,体现的是他们做人的境界,这和他们学术的境界是统一的,哲学其实最终还是落实做人。”
, 百拇医药
安死才能乐生,要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作为哲学家,无法回避生和死这个终极问题。和这些长寿哲人的交谈中,他们毫不避讳死亡。李德齐教授语出惊人:“死是什么?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啊!面对死亡,我要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李教授的专业是逻辑学,但他兴趣广泛,对数学、物理、音乐、绘画、书法都十分喜好。“当年北京电话号码从七位数升至八位,我坐在公共汽车上,脑子就在转,计算电话增加了多少户,还要除去以零开头的数,是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乐此不疲。脑子不动就会老,‘勤思’是我的养生秘诀。” 老先生对生命的各种兴趣近乎痴迷,喜欢一切美丽、有意思的东西。
“有生之物必有死,死对自然界是一种贡献,是和自然融为一体,所以没什么可悲哀的。我所信奉的是安死乐生,哪怕下周死,我依然还会惦记着这周六去人大书市,多淘一些折扣书回来。”李先生笑得像个孩子。▲, 百拇医药(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