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5174
中医之争联系着五四运动以来的思想史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32期
    

    余云岫及其批评中医的著作《灵素商兑》。

    电视剧《老中医》剧照,讲述民国年间中医界抵制“废止旧医案”的故事。

    《中医世界》1931年第3卷第13期。

    [东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为儿童包扎伤口的赤脚医生。

    中医乃学、乃术,由学术文献、理论与临床实务两部分构成,要展开有品质的学术批评,一是要花气力研读文献,研习理论,二是亲自临证,体验辨证。

    不过,近代中国,批评中医完全可以绕过这几个环节,只顾放逐意气,观点越极端,越能吸引眼球。于是批评沦为讥讽、谩骂,论辩沦为声讨、罢黜,这一切似乎都与 “饭桌”有关。民国时期,许多重大议题都在饭桌上商讨,夜读《张元济日记》,招饮宴宾是一等“正事”。一部民国文化史、出版史似乎就是一场场餐桌上的头脑风暴。部分留学生也有“饭后口舌运动”的癖好,他们于酒足饭饱之余都喜欢骂几句中医,以示新潮。据说丁文江就喜欢“吃肉、喝酒、骂中医”,得闲时,还会将这份痛快书写出来,投书同人报刊,换来共鸣,也顺便换来下顿饭的酒钱。然而,似乎并没有人撂下正业去系统研究中医。

    现如今,中医又成为“饭桌绝交话题”,拥护派与废止派之间常常恶言相加,拂袖而去,割袍断义。基本没有学理辨析的批评,只是一份情绪化的发泄与围观。饭后运动的激愤之辞成为“名流示范效应”,成为一些人中医认知站队的标杆,继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裹挟利用,演化成为废止中医的闹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0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