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情绪与健康 > 正文
编号:13254970
水饮之邪变幻莫测 临证还需动态辨治 ——从《伤寒论》方剂变化探讨虚性寒饮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38期
     水饮是指人体内水液运行输布障碍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伤寒论》中治水饮之法或以健脾,或以宣肺,或以燥湿,或以利水,或以温阳等,邪同而治异,然其中之不同则因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处疾病阶段不同故治疗不尽相同。本文就水饮的产生及《伤寒论》中治疗水饮之方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分析如何动态辨证论治水饮。

    水饮产生的机理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此阐述了饮食水谷入于胃后,在胃纳脾运的作用下化生为水谷精微,经脾气为胃行其津液,中央土以灌四傍且上归于肺,经肺的宣发肃降,通过三焦腠理、经络、血脉,这一纹理网络系统来敷布,其间有心阳温煦,肾水气化,肺气宣降,肝升调达,脾运升清,胃纳降浊,水谷精微才可以正常的运转输布。若水津输布正常则为水谷精微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九窍,若水运失司则化为水饮而为害。因脾胃为水谷化生之源,即亦为水饮之化源,故治疗时应注意截断邪气的来源,治病求于本,但亦有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之时,因邪正的盛衰而定,若脾胃尚未至虚则以健脾祛邪为主,若脾胃已虚则应权衡扶正祛邪的比重及先后。

    水饮的治疗层次

    在《素问·水热穴论》中载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则聚水而从其类也”,此云肾为胃的关口,若肾失其职则可致聚水之病。而脾胃本身就为水液代谢的一个关口,脾胃互为表里,且以膜相连,同属仓廪之官,主司“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同为土家,虽有阳土阴土之别,但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在水液运行上相辅相成,共为关口。故人体水液通调的两个关口,一个是胃一个是肾,若水饮内作则应着重从二脏调理。

    若脾胃气机不畅,但中气仍足,则水饮之邪当从中焦脾胃而治,疏调气机,脾胃升降正常则邪自去。若中气已伤、饮邪不盛可用健脾运胃之品,健运阳气将饮运化于内变为正常的水谷精微,通过肺气布散全身发挥濡润之功。若饮邪略盛,则可采用“间者并行”(《素问·标本病传论篇》)即扶正祛邪并行之法。助中焦运化的同时配伍芳化、燥化、风化之品将饮邪消于内。若饮邪过盛则应在扶正的同时祛除水饮以助阳运,阳气通达病邪自除。正如叶天士所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邪去阳通。

    若阳气虚损累及元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