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编号:13317046
以中医药文化助推健康中国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28日 北京晨报
     每年3月17日是专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的节日“国医节”。这一节日的设立,旨在弘扬中医理念,传播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中医药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中医药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确认和肯定,同时也宣告中医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此,我们以关键词的形式梳理了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传承

    中医药文化应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在中国发展已经步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立家认为,传承中医药的前提是正确地认识中医药的优势。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中医药文化发展大约三千年之久,这个过程中,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西医随鸦片战争进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健康完全依靠中医。欧洲瘟疫大流行,死者动辄成百上千万,中国却从未出现过这种瘟疫流行而大规模死亡的情况,靠的就是中医中药。以张仲景的《伤寒论》为例,即是在大瘟疫过后总结出来的中医临床著作。

    从古至今中医学家不断探索,积累了大量治疗急性病、传染病的经验。比如针刺治疗休克、中风,治疗中暑的藿香正气水,治疗心绞痛的苏合香丸、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安宫牛黄丸,包括现代中医药治疗SARS、流感、手足口病疫情的成功经验等,都是中医药为现代人的健康做出的贡献。

    中医药既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医学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郝锐就表示,青少年是传承中医药的储备后续力量。要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医中药文化、认识中医中药功能、感受中医中药魅力,在青少年中播撒中华文明的种子。

    付立家也表示,如今不少学校都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课堂,这非常有必要,中医药文化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来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该好好补上这一课,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医药文化,将其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继而演变为生活经验,一定可以受益终生。

    关键词 人才

    认可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管理上的重大突破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指出,目前我国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同时,纲要提出,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并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传统中医师管理制度。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付立家表示,中医是理论和时间不断反复验证的过程。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从毕业到成为合格的中医大夫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师傅带徒弟,在实践中传授临床经验。过去,民间中医从业者想要拿到中医医师资格需要8年的时间,经过3年临床实践考取中医助理资格后5年才有机会参加中医师资格考试。而中医药法实施后,民间中医师承从业者可以直接参加中医师资格考试,这是对中医师承教育给予的认可和肯定,是中医药人才管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但是,付立家同时指出中医人才培养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中医大夫如何提供更为有效的中医服务。“传统中医问诊看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大夫号脉过程中不说一句话,就能把病人的问题摸清楚了,说出来的问题正好和病人的感受一样。现在的中医大夫主要靠问,还要借助一些西医的检查手段,与病人的有效沟通也不足,没法把疾病解说透彻。”他指出,当前,“中医西医化”是中医人才培养上的一个重大偏差。他表示,中医并不排斥西医,也认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但中西医结合应该是用西医的手段来验证中医的理论,而不应本末倒置。

    此外,他还建议,应在基层医院的医生中进行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基层医生深入社区,能更好地普及中医知识和文化。”

    关键词 质疑

    “唯科学主义”是对中医药的误读

    说到中医,很多人的心理是复杂的。近些年,“中医是伪科学”等反中医的声音一直没有断绝。知识界掀起的“唯科学主义”试图用科学逻辑破解种种中医神话,不久前,一条微博“阿胶就是水煮驴皮”就将阿胶这一传统的滋阴补血中药材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付立家表示,中医与西医是方法论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学术体系。西医学在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功能,以物理、化学为基础。中医学是在脏腑解剖、人体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揭示的是人与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强调关系论、调节论,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同时又融入了大量的哲学和人文科学,难以定量界定。用西医的思维解释中医,是在用错误的方法理解中医,这并不能说中医是错的,是伪科学,而是用来理解中医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他指出,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充分说明其是科学的。“中医可以将一些原本有毒性的植物经过炮制变成不含毒性且能治病救人的中药材,且中医药一向都是以组方的形式治疗疾病的,所谓‘君臣佐使’,不同的药材经过混合才能起作用,而不是靠单一的一种成分。中医药在评价时不会说‘含有什么’,而是炮制完‘是什么’,中医药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快速问答

    大健康食品要依法宣传

    Q:随着大健康概念深入人心,中药与食品相结合的产品越来越多,例如猴菇米稀、凉茶等,将中医药与食品相结合是否应作为促进公众健康的一条途径大力发展?

    A:中医药文化实际上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中药里有一部分药材属于药食同源,既可以作为食品,也可以作为药品。但是,商家在宣传这类食品时要注意广告法对“食品不能宣传功效”的限制。

    基因检测+中医治未病是未来发展方向

    Q:去年6月,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正式启动,目前来看这项工程的进展如何?

    A: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是通过养神健体、合理膳食、谨慎起居等方法促进身心健康,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这种理念和方式能够实现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不生大病的目标,还能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多赢”。

    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是北京市政府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负责。目前来看,该项目向社区下沉得比较深入,社区居民经过评估后被划分为不同的健康干预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健康科普等工作。截至目前,包括线上线下在内,将近100万人从此项目中获益。但是,“治未病”是对疾病防患于未然,这项工程究竟能对防病治病起到多大的作用,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可以判断。解决这一难题,不妨尝试将前沿的基因检测与中医治未病相结合,对携带高风险疾病基因的人进行精准的中医健康干预,会更有针对性。

    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是重点

    Q:近年,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将联合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建成1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00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将中医药和旅游相结合对中医药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A:中医药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将中医药与旅游产业结合,有利于中医药的保护、开发和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但在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重点监督售假药,中医推拿、针灸等健康旅游项目乱收费等问题,营造一个健康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业态。

    北京晨报记者 孔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