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不是助眠神药
人一生中超过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但不少人常常饱受失眠困扰。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有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以及中成药等,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安定”“乐坦”等。近年来褪黑素异军突起,被商家宣传成治疗失眠的“神药”,跻身畅销保健品之列,受到国人极大追捧。褪黑素真有那么神奇吗?
褪黑素是一种激素,主要由松果体分泌,作用十分广泛,对机体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许多代谢过程都有调节作用。褪黑素的分泌具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人体在夜晚时分泌褪黑素,在白天明亮光线中则抑制分泌,这种分泌特性有助于人体调整睡眠状态和睡眠时间。褪黑素的分泌还受到光照度、光波长、光照时间、光照周期、电磁场、环境净化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甚至饥饿、剧烈运动都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褪黑素的分泌量会逐渐减少,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体内的褪黑素下降得更加明显,分泌量仅为生命高峰期的1/10。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经受痛苦的睡眠问题。
研究显示,褪黑素在生理剂量(0.1~0.3毫克)下就有较为理想的催眠效果。在我国,褪黑素被允许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保健功能限定为改善睡眠,每日推荐剂量即为0.1~0.3毫克。比如国内市场上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保健品“脑白金”胶囊,其褪黑素含量为3毫克/粒,但该保健品推荐60岁以上人群应每次2粒,每日一次(总剂量达6毫克),远超生理需求剂量。
对于普通失眠人群来说,不建议长期服用褪黑素。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
1.长期服用外源性褪黑素,可能会导致自身分泌减少,当停用褪黑素时,自身分泌功能很可能无法恢复或只能恢复一部分,而对外源性褪黑素形成依赖,引起睡眠功能紊乱。
2.长期超量使用褪黑素会加重肝肾负担,还可能发生头疼、胃肠道反应、抑郁焦虑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
3.褪黑素仅仅对生物钟紊乱、褪黑素敏感型的睡眠障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倒时差或老年因褪黑素分泌下降所致失眠),并非对所有失眠都有作用,如抑郁导致失眠的,服用褪黑素后会加重抑郁症状。
4.以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来看,大多数人短期适量服用褪黑素虽然有一定的睡眠改善效果,但长期超量使用安全性有待验证。
5.褪黑素对某些疾病及药物有影响,用药时需谨慎。例如,有凝血障碍、抑郁症、癫痫、器官移植人群尤其不建议服用褪黑素;有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褪黑素,因为阿司匹林与褪黑素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二者疗效。
失眠原因有很多,改善失眠症状,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失眠症状较轻的可以先采用物理疗法,如改善睡眠卫生,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症状较重的可以配合物理、心理及药物多种方案综合治疗。▲, 百拇医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胡晓蕾□唐 敏)
褪黑素是一种激素,主要由松果体分泌,作用十分广泛,对机体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许多代谢过程都有调节作用。褪黑素的分泌具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人体在夜晚时分泌褪黑素,在白天明亮光线中则抑制分泌,这种分泌特性有助于人体调整睡眠状态和睡眠时间。褪黑素的分泌还受到光照度、光波长、光照时间、光照周期、电磁场、环境净化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甚至饥饿、剧烈运动都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褪黑素的分泌量会逐渐减少,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体内的褪黑素下降得更加明显,分泌量仅为生命高峰期的1/10。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经受痛苦的睡眠问题。
研究显示,褪黑素在生理剂量(0.1~0.3毫克)下就有较为理想的催眠效果。在我国,褪黑素被允许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保健功能限定为改善睡眠,每日推荐剂量即为0.1~0.3毫克。比如国内市场上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保健品“脑白金”胶囊,其褪黑素含量为3毫克/粒,但该保健品推荐60岁以上人群应每次2粒,每日一次(总剂量达6毫克),远超生理需求剂量。
对于普通失眠人群来说,不建议长期服用褪黑素。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
1.长期服用外源性褪黑素,可能会导致自身分泌减少,当停用褪黑素时,自身分泌功能很可能无法恢复或只能恢复一部分,而对外源性褪黑素形成依赖,引起睡眠功能紊乱。
2.长期超量使用褪黑素会加重肝肾负担,还可能发生头疼、胃肠道反应、抑郁焦虑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
3.褪黑素仅仅对生物钟紊乱、褪黑素敏感型的睡眠障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倒时差或老年因褪黑素分泌下降所致失眠),并非对所有失眠都有作用,如抑郁导致失眠的,服用褪黑素后会加重抑郁症状。
4.以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来看,大多数人短期适量服用褪黑素虽然有一定的睡眠改善效果,但长期超量使用安全性有待验证。
5.褪黑素对某些疾病及药物有影响,用药时需谨慎。例如,有凝血障碍、抑郁症、癫痫、器官移植人群尤其不建议服用褪黑素;有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褪黑素,因为阿司匹林与褪黑素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二者疗效。
失眠原因有很多,改善失眠症状,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失眠症状较轻的可以先采用物理疗法,如改善睡眠卫生,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症状较重的可以配合物理、心理及药物多种方案综合治疗。▲, 百拇医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胡晓蕾□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