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5.08
编号:75108
社区“心灵小屋”,专管居民烦恼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8日 生命时报 2018.05.08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2亿~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抑郁、焦虑和失眠位居前三位。《京津冀心理健康大数据》显示,30~49岁人群心理健康负担最大,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在庞大的数据后,没有太多人得到有效的心理治疗。

    《生命时报》记者走访了北京朝阳区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如呼家楼街道呼家楼路北社区、呼家楼第二社区服务中心、八里庄社区服务中心等,都设有精防科,并非面向普通居民,而是针对患有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人开设。六里屯社区服务中心有心理疏导室,针对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调查过程中,路人在交谈时告诉记者,之前他得过两场大病,幸好自己心态不错,不然可能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真的太有必要了。

    辗转多家社区服务中心,记者终于在北京建国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看到“心灵小屋”。乘电梯来到5楼,左拐就看到贴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牌子的一个房间。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粉色心形前台。再往里走,就是花草环绕的心理疏导室。“我们使用绿色作为心灵小屋的整体格调,是为了给咨询者一种轻松舒心的感觉。” 建国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梁慧聪说。

    梁慧聪告诉记者,该社区心理服务站成立于2010年,每天都会接待居民来访,免费帮辖区内居民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心理困惑,提供心理咨询、音乐治疗、行为训练、压力发泄、心理慰藉、心理行为康复等多项服务。除了采用沙盘游戏、音乐治疗椅、发泄人等器械为居民进行专业心理辅导,还定期举办“扬起风帆”“老年夫妻情”等团体活动。

    目前,“心灵小屋”有两位常驻心理咨询师,均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从业十年以上。建国门街道所管7个社区也都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员,对前来咨询的居民进行帮助。居民如果有需要,心理辅导员可以上门做心理关怀,根据报告结果进行针对性服务,并进行3~6次的跟进。服务站还定期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更专业地解决问题;派专业心理咨询师到社区,去居民家解决心理上和生活上的问题。

    曾有一位50岁左右的女性,因夫妻关系破裂,又处于失业中,心理状态波动很大。后来征得个人同意后,心理咨询师对她进行个案辅导。现在的她已经是社区团队的带头人,做事有条理,精神状态也很好。

    “相比身体健康,人们对心理健康了解不多、重视程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心理疾病是不光彩的事情。”建国门街道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站长陈敬说,社区里设立心理咨询室,让居民在家门口找心理咨询师聊聊天,减少了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和思想负担,也可以尽早发现一些问题,减少社会矛盾。社区“心灵小屋”为大家提供了宣泄不满情绪的渠道,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和睦,有利于社区文明和谐。

    自2010年5月成立至今,心理服务站已经成为街道居民的“心灵休息站”,专管居民烦恼。8年中,面临升学压力的中学生、有矛盾的老年夫妻、压力大的上班族,都把这里当作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港湾。▲,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