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5.18
编号:74840
“站”不起来的息肉太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8日 生命时报 2018.05.18
     趴在肠壁上 一般会癌变

    受访专家: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秘书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刘思德

    本报记者 张 杰

    大肠癌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40万。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是大肠癌高发区,广州的大肠癌发病率更是位居全国第一。针对大肠癌早期诊治的关键临床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近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大肠癌的诊治水平。

    来自辽宁的患者倪先生是名胃肠外科的老医生,今年77岁。2006年,他因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就医,被诊断为直肠多发性息肉,进行了手术切除。之后几年,倪先生的肠息肉反复长出,多次治疗均不能根除。有医生建议他接受Miles手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切除大范围肠管和肛门等部位,并在左下腹造口以替代肛门。他坚决不同意:“我自己就是外科医生,知道切除肛门改道的后果。”拒绝了手术,倪先生的病情持续恶化,加之他年事已高,且有10年糖尿病史、放过支架,手术难度日益增加,最终辗转来到刘思德教授处求治。
, 百拇医药
    经刘思德确认,倪先生患的是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这种病癌变率较高,常规内镜技术难以完全切除病灶,术后息肉还会反复发生,医生往往建议做Miles手术。该方法虽可根治肿瘤,但患者会失去肛门功能,严重影响生活。在此情况下,刘思德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术式——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倪先生躺上了手术台,十余小时后,病变被完整切除,肛门功能也得以保留。从第一例成功到现在,南方医院已完成近1200例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手术,成为全球诊治该类病例最多的医院。

    刘思德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肠息肉很常见,做肠镜的人群中,大约15%会发现息肉。但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形态特殊,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在内镜下极易漏诊。“普通息肉像蘑菇一样长在肠壁上,有一个蒂与肠壁相连,比较容易发现和切除。而平坦型息肉像地毯一样‘趴’在肠壁上,难以发现也不好切除。”直径超过1厘米的平坦型息肉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其癌变速度跟一般息肉不同,即使是良性病变,随访资料显示,最快3年左右也会发展成进展期大肠癌。
, http://www.100md.com
    近50年来,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没有太大提升,降低危害的主要方式是早诊早治。目前,我国大肠癌的早诊率尚不足10%,防控效果不佳。“绝大多数大肠癌来自肠息肉癌变,但机理尚不清楚。我们的团队研究发现了两种分子标志物可作为大肠癌的早诊标志物。”部分肠息肉尤其是平坦型息肉,还没有很好的微创手段来切除,加上广大基层医院条件有限,结直肠癌肠镜下早期检出率不理想,不少患者被漏诊。为此,南方医院牵头制定了《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共识意见》,这是我国第一部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的规范性文件,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这套诊治规范,广州市大肠癌患者的早诊率从5.1%提升到了88.36%。

    刘思德表示,公众预防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大肠癌的关键在于规律体检。“40岁以后即属于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风险人群。建议40岁左右没做过肠镜的人,一定要做一次,尽早发现和处理息肉,以防止大肠癌发生。”▲, 百拇医药(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