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5.25
编号:74750
假悲情,骗的是善良人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5日 生命时报 2018.05.25
     不难发现,一些所谓“悲情营销”,不过就是编排故事、杜撰段子、制造噱头,是虚假营销,也涉及商业欺诈。

    何为“悲情营销”?一般来说,商家为了销售产品,通过打“悲情牌”让消费者相信,进而刺激消费。最近一段时间,一张“悲情大爷”的图片与苹果、菠萝、鲜笋等农产品放在一起,以“滞销”的名义进行销售,这种苦心孤诣搞虚假宣传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引发热议。

    电商时代的销售,带有较为明显的社交特点,但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突破营销底线。以“悲情营销”为例,就是通过网络手段,以博同情、赚眼球的方式来“赢”得社会关注,进而达成产品销售的目的。销售环节越是打感情牌,越需要真实可靠,否则消费者就是在被蒙蔽、欺骗中完成了交易,更会割断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纽带。如此销售方式即便有效,也不过是一时效果,既无法长远,又会扰乱市场秩序、逾越商业底线。

    买卖关键在于诚信。不难发现,一些所谓“悲情营销”,不过就是编排故事、杜撰段子、制造噱头,是虚假营销,也涉及商业欺诈。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否则,一些广告一旦只是唯利是图,不顾消费者权益,不理社会公共利益,违背良好社会风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更需要看到,在“悲情营销”的背后,是一场商业利益与人心向善的价值较量。事实也证明,每当此时,总是有很多满怀善意的人们出于良善的想法而不吝消费,哪怕其中存在不实与谎言。这何尝不是在警醒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善心不能被恶意伤害。从“悲情营销”到“悲情捐赠”再到“倒逼慈善”,不少类似的事件都表明,我们不缺爱心满满的正能量,也有必要警惕那些绑架善意的歪路邪招。归根结底,包括“悲情营销”在内的诸多手段,都会在“套路化”中失去市场,而真正有诚意、高质量的商业行为才会走得更远。

    有人说,在商业圈,真相如水底之漂,迟早会浮出水面。如今,“悲情营销”的真假虚实早已暴露无遗,消费者的善心也不会随意透支。以此为契机,从商家到平台,从消费者到监管部门,都要切实行动起来、有所作为,提高社会交易的诚信成本,让此类行为再无生存空间。“悲情营销”,当休矣。▲, 百拇医药(霍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