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7492
痴迷科普创作的“江南胃王”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5日 科普时报
    

    在杭州钱塘江南岸,有一位专治胃的中医,名叫王来法,坊间,人送外号“江南胃王”。

    中医凭经验吃饭,故医道不为旁人所道,民间亦有传男不传女之说,生怕被外人抢了饭碗。在这一点上,王来法是个另类,看病之余,热衷科普写作,把胃的那些事儿广而告之。

    王来法小时候生活很贫困,13岁那年因偷吃了大半碗肉饼而上吐下泻,当成肠胃炎治疗却久治不愈。后来他在旧货店的一本书中找到了病因,根据书中的方子,又针对自己的感受加了两味草药,竟然治好了自己的病。之后,他拜师学习中医。20岁便独当一面坐堂门诊,深得当地乡民的信赖。

    学习中医,王来法开始并非专攻于胃。看到师傅对萎缩性胃炎束手无策,他下决心找到治疗方法。此后的多年里,王来法一边行医,一边在民间寻求偏方、秘方,只要听到哪里有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良方,哪怕远隔万里,他都前去探究。他还研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医学典籍和现代医学最新发展文献资料,并考入浙江省中医学院进修,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王来法终于弄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病因,他整理出多年行医的第一手资料,编著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一书。
, http://www.100md.com
    胃的毛病是吃出来的,可人不吃不成,所以胃病患者的队伍十分庞大。胃是每个人自己的,但又有几个人了解自己的胃,懂得保护自己的胃?王来法给人看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科普知识的过程。一位患者说,这几天胃痛,吃其他东西怕难消化,无奈顿顿喝粥。

    王来法一听,立马“纠偏”,健康人吃点粥,能够保护胃黏膜。但有胃病的人,稀饭在胃里面时间停留太短,胃酸就会过度刺激胃黏膜,导致已经很脆弱的胃粘膜出血。还有一些胃病患者,一听说番薯是抗癌食品,马上就去吃番薯。但番薯是甜的,含糖很高,吃多了烧心,会产生很多胃酸……这些常识,患者都很缺乏,每个人都需要“辅导”,但“一对一”的辅导面太窄,于是,他再次想到写书,写书可以“教育一大片”。

    于是,一本《标本兼治看胃病》的书应运而生。书一上架即销售一空。这本书为何如此畅售,浙江省卫生厅原厅长戴迪一言中的:“相信通过这本书,你能清楚地认识胃与生命、疾病与健康的关系,懂得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改善他们的关系,即使在患上胃肠疾病后,仍然能够重新建立起胃肠与生命系统的高度和谐。”
, 百拇医药
    王来法是一位有责任情怀的中医大家。多年来,他把警察的职业病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不但帮助很多警察治好疾病,而且还在媒体上开辟专栏,“与警察对话健康”。在专栏文章基础上,2016年编撰出版《王来法与警察对话健康》一书,赠送给浙江省11个市公安局7万民警。此书根椐基层公安民警健康体检报告结果,将民警在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100种高发疾病,集中西医理论给予治疗方案,以病例问答形式成文。去年,王来法又专门给孩子们写了《比读书更重要的事——中小学生健康百问》。

    作为一名医者,王来法认为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病,更应该传授保健养生的理念。“学生身体不好,读书就会力不从心,家长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身体比读书更重要。”

    王来法的书通俗易懂,从标题到内容一看就知,比如《胃病百忌》告诉人们一个简单道理,管住嘴巴,就是善待自己的胃,是小学五年级孩子都能看得懂的书。眼下,一本胃的养护知识新书《胃是基础》即将问世。书中告诉人们养胃有道——培育你的后天之本;保“胃”于机先——及早发现胃病的几种妙招等。

    小时候,王来法有两个梦想:当医生和当作家。想当医生,是因为他小时候得了怪病,吃尽了苦头;想当作家,是因为期待有一天,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看病心得都记录下来,得益于更多的人。

    如今,他儿时的两个梦想都实现了:从医30多年,百姓口碑甚佳,赢得“江南胃王”美誉;同时,“著作等身”,出版了8本科普专著,发表了280多篇科普文章,被浙江省作协吸收为会员。

    (作者系《钱江晚报》高级记者), http://www.100md.com(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