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正文
编号:13339749
别把斑块看得太重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26日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德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唐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公永太

    说到斑块,很多人都会想到血栓、心梗、脑梗等吓人的字眼,一旦体检查出斑块就很紧张,甚至过度干预。其实,几乎每个成年人的身体里或多或少都有斑块,过度筛查和干预对预防疾病意义不大,甚至弊大于利。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也指出,没有症状的成年人不建议做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筛查。

    斑块到底是什么

    52岁的王阿姨一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左侧颈部动脉有斑块,血管狭窄程度较轻(30%)。医生经过进一步检查和询问后确认,她的血脂水平基本正常,平时也没头晕、头痛等症状,便让她不用太担心,只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多做运动、每年定期复查一次即可。但王阿姨听说自己身体里有斑块后,很是紧张。她联想到身边和电视上因为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进而造成心梗、脑梗的例子,害怕厄运找上自己。尽管医生反复解释和劝说,王阿姨还是自作主张地去药店买了疏通血管、改善供血的药物。

    王阿姨每天按时服药,一段时间后,竟出现了头晕、头痛等不适。医生告诉她,她的斑块本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药物不但起不到太多效果,反而过度舒张了全身动脉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导致头晕目眩。如继续服用,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

    “像王阿姨这样,听到自己有斑块就过度担心、干预的例子不在少数。”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德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体血液中含一定量的脂类物质,当血脂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血管弹性降低、血管腔变窄,形成斑块。“血管就像水管,斑块就像沉积在水管壁上的水垢、铁锈,影响血液流动速度和流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唐闽表示,斑块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除了血脂沉积,还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机制。一般来说,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导致斑块的形成和加重。

    斑块一般长在人体的动脉血管上,比如颈动脉、心脏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血管从十岁左右开始硬化,十五六岁就可能长斑块了,40岁左右斑块变得明显,60岁后斑块会迅速发展。可以说,斑块是人体存在的普遍现象。《北京市2016年度体检统计报告》显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从50岁开始明显增高,50岁前检出率小于6%,50岁~59岁检出率上升到15%,80岁后的检出率达到45%。

    过度干预危害大

    唐闽告诉记者,斑块表面一般都包裹着一层纤维组织,正常情况下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不会影响血液流动。一般可以通过三个角度辨别斑块的稳定性。

    外表形态。表面光滑、外形规则的斑块不易破裂;外表毛糙,形状不规则的斑块,相对来说容易在血流冲击下破裂。一些钙化严重、结构较硬的斑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形状不规则,也易破裂。

    所处位置。如果斑块长在细小的血管分支上,且不影响供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若是长在动脉血管分叉口,受血流冲击力较大,稳定性则受影响,容易破裂。

    狭窄程度。血管里有斑块,但没导致明显血管狭窄的,无需过度焦虑。若斑块生长导致血管狭窄超过50%以上,影响血流,则应积极治疗,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公永太补充说,斑块稳定性是动态可变的,受到寒冷、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刺激,血压升高、血流加速或血管痉挛时,稳定的斑块可能变得不稳定。

    颈动脉狭窄的筛查方法一般分为颈动脉彩超、经颅彩色多普勒、CT血管成像及血管造影,最普及的方法是颈动脉彩超,能直接观察是否有斑块形成,及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内膜厚度等。临床上,没有严重头晕、头痛等明显症状的成年人,存在不稳定斑块或严重血管狭窄的几率较小,一般不推荐做颈动脉狭窄相关筛查。但有吸烟、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家族遗传等危险因素的成年人,体内存在问题斑块的可能性较大,建议适度筛查和干预。曾发生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神经症状体征的患者,不仅要定期监测,还要以服药控制病情发展,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相反,若对斑块过度焦虑和干预,可能弊大于利。过度干预主要体现在过度筛查、过度用药、过度手术三个方面。

    有些筛查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比如CT血管成像有辐射性,且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过敏。受操作医生技术、仪器识别敏感度影响的多普勒超声,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较大,不准确诊断可能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进而导致过度医疗。

    血管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人群,一般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进行调养,无需药物控制。长期药物干预除了会让患者出现头晕等不适,还可能造成耐药,不利于日后的治疗。若患者合并其他病症,比如胃溃疡,为预防血栓服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急性胃出血。

    手术是治疗斑块的方式之一,但需根据病情、身体状况综合决定,只有获益大于风险时才值得做,不恰当使用可能适得其反。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数据显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卒中和死亡风险。

    四招防范斑块威胁

    生活中,如何减缓斑块的形成和加重呢?公永太给出了四点建议。1. 合理饮食。适量摄入肉类,少吃高油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减少盐和糖的摄入。2.增加体育锻炼。每周保证4~6小时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3.戒烟限酒。戒烟可显著减少血管损伤,减少饮酒利于血管舒张功能保持正常。4.调节情绪,规律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早睡早起,切忌熬夜。

    公永太表示,临床上一般建议50岁左右的成年人最好做一次斑块筛查,有吸烟、酗酒、肥胖、糖尿病或家族遗传史的人,可将筛查时间适当提前。

    唐闽建议,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人群,每1~2年做一次检查,生活中参照上述建议,以防止斑块加重。

    狭窄程度在50%~69%的患者,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积极降脂、降压、调糖,比如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酌情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

    狭窄程度在70%以上的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有脑供血不足,或已发生过脑卒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采用何种手术。

    对于血管重度狭窄(70%~90%)的患者,特别是已出现脑缺血症状的人,建议尽快接受手术或支架介入治疗。▲ (潘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