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7.13
编号:73837
网络不该是冷漠“放大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3日 生命时报 2018.07.13
     网络不该是冷漠“放大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南京一位父亲近日因邻居家的狗咬伤了孩子,将狗当场摔死,该过程被路人在网上直播。孩子的母亲不堪网友的语言暴力和人肉搜索割腕自杀,所幸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从上述新闻看到,人性冷漠的一面在网络上似乎更加突出,甚至衍化成网络暴力,煽动旁观者的情绪,威胁当事人的性命。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温暖人心,也可伤人于无形。网络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即时交互性等传播特点,一些偏激观点在网络上比现实中蔓延更迅速。网络就像滚雪球式的“放大器”,在它面前,人们很容易盲目从众,人云亦云,成为起哄看热闹,甚至助推网络暴力的“乌合之众”。

    何谓“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实际上是社会暴力行为在网络上的延伸。网民针对网络事件进行不理性的发帖、回帖或网络创作;以道德的名义对自认为不道德、不公正的现象进行讨伐;对事件的相关人群发表攻击性、侮辱性、诽谤性的言论;人肉搜索并公布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真实信息;以侮辱、漫骂、人身攻击和发布追缉令等方式来达到所谓维护社会正义和伦理纲常的目的,造成群体性情绪宣泄情况的网络行为都是网络暴力的具体表现。

    网络暴力会给当事人造成焦虑抑郁、药物滥用、睡眠困难,病症增多、学习工作效率低下、逃课旷工甚至谋杀或自杀行为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对社会有诸多负面影响,亟待制止。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惩处力度是起效最快的方法,如关闭实施网络暴力者的账号,对其实施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要利用网络的传播特点,用积极、友善的观点影响大众。

    韩国的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法律增设了“网络名誉毁损罪”和“网络侮辱罪”。在网上遭受恶意攻击,当事人可以去法院申诉,如果法院判定恶意攻击属实,就会对施暴者予以严厉处罚。韩国还发起了“善意回帖”民间活动,募集50万志愿者在网上为他人写下肯定、鼓励的善意留言,传递网络正能量,并持续推进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除了政府的监管引导,我们每个人也都该管理好自己情绪和言行,避免成为网络暴力的助推器。我们在网上发表意见前,不妨先想想,如果这些内容说的是自己,感受如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