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要痰瘀同治
第三届国医大师医道传承(29)
第三届国医大师医道传承(29)
人到老年,五脏渐见虚衰,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血行的调节、水液的输布功能日益衰减,气血运行失常致血瘀病证,水液疏布失调易引发痰湿病证。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虽有不同病种,临床表现也有不同证候,但按病机分析痰瘀交阻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
临证发现,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痰瘀互结有关。这些患者临床表现往往既有血瘀的症候,同时也有痰浊的症状,为了进一步临床证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将1年的全内科60岁以上老年病住院患者共292例做了统计分析,其中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为主者为115例(占39.39%),脑血管疾病为主者99例(占33.9%),呼吸系统病为主者78例(占26.71%),而心脑疾病两者合计为214例(占73.29%)。
经舌脉征象统计分析:暗舌者(包括紫暗、暗红、暗滑等)共188例(占总数64.38%);腻苔者(包括薄腻、厚腻、黄腻等)共217例(占74.32%);弦脉或滑脉者共228例(占78.08%)。统计表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舌脉征象显示了血瘀和痰浊密切相关。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痰瘀同病症候。因为人体五脏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都和气血津液生成、输布、调节有着密切关系。人到老年,五脏渐见虚衰,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血行的调节、水液的输布功能日益衰减,气血运行失常致血瘀病证,水液疏布失调易引发痰湿病证。痰瘀致病往往互为因果,如痰浊滞经可使血行不畅致瘀,瘀血停积阻滞脉道影响津液输布聚为痰湿,可见瘀血一旦发生,也是痰浊形成的过程,而痰凝不散也可继发血瘀病证。因此,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虽有不同病种,临床表现也有心悸、水肿、胸痛、呼吸困难、半身不遂的不同证候,但按病机分析痰瘀交阻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冬季严寒,寒伤阳气;夏季燥热,热伤津血;新疆又是多民族聚集之地,民众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老年人脏腑功能日渐衰退,这样的气候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易致脾胃受损,水湿不运,积湿生热,痰浊内生。加之新疆一年中寒冷气候达半年之久,昼短夜长,限制了老年人户外活动,久坐久卧则血脉运行缓慢。这些均是助生痰瘀的常见诱因。
痰瘀同治文献记载
《灵枢·百病始生篇》曰:“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金匮要略》记载有较多的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的病证和方药,如中风、胸痹、肺痈、肝着、虚劳等。今人常用的千金苇茎汤、大黄牡丹皮汤、鳖甲煎丸等均为张仲景所创立的痰瘀同治的组方。元代朱丹溪认为,中风半身不遂为多痰多瘀所致,提出了“痰挟瘀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66 字符。
人到老年,五脏渐见虚衰,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血行的调节、水液的输布功能日益衰减,气血运行失常致血瘀病证,水液疏布失调易引发痰湿病证。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虽有不同病种,临床表现也有不同证候,但按病机分析痰瘀交阻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
临证发现,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痰瘀互结有关。这些患者临床表现往往既有血瘀的症候,同时也有痰浊的症状,为了进一步临床证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将1年的全内科60岁以上老年病住院患者共292例做了统计分析,其中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为主者为115例(占39.39%),脑血管疾病为主者99例(占33.9%),呼吸系统病为主者78例(占26.71%),而心脑疾病两者合计为214例(占73.29%)。
经舌脉征象统计分析:暗舌者(包括紫暗、暗红、暗滑等)共188例(占总数64.38%);腻苔者(包括薄腻、厚腻、黄腻等)共217例(占74.32%);弦脉或滑脉者共228例(占78.08%)。统计表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舌脉征象显示了血瘀和痰浊密切相关。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痰瘀同病症候。因为人体五脏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都和气血津液生成、输布、调节有着密切关系。人到老年,五脏渐见虚衰,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血行的调节、水液的输布功能日益衰减,气血运行失常致血瘀病证,水液疏布失调易引发痰湿病证。痰瘀致病往往互为因果,如痰浊滞经可使血行不畅致瘀,瘀血停积阻滞脉道影响津液输布聚为痰湿,可见瘀血一旦发生,也是痰浊形成的过程,而痰凝不散也可继发血瘀病证。因此,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虽有不同病种,临床表现也有心悸、水肿、胸痛、呼吸困难、半身不遂的不同证候,但按病机分析痰瘀交阻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冬季严寒,寒伤阳气;夏季燥热,热伤津血;新疆又是多民族聚集之地,民众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老年人脏腑功能日渐衰退,这样的气候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易致脾胃受损,水湿不运,积湿生热,痰浊内生。加之新疆一年中寒冷气候达半年之久,昼短夜长,限制了老年人户外活动,久坐久卧则血脉运行缓慢。这些均是助生痰瘀的常见诱因。
痰瘀同治文献记载
《灵枢·百病始生篇》曰:“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金匮要略》记载有较多的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的病证和方药,如中风、胸痹、肺痈、肝着、虚劳等。今人常用的千金苇茎汤、大黄牡丹皮汤、鳖甲煎丸等均为张仲景所创立的痰瘀同治的组方。元代朱丹溪认为,中风半身不遂为多痰多瘀所致,提出了“痰挟瘀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