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7524
被蜱虫叮咬真的很可怕吗?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3日 科普时报
     7月4日,“江苏省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身亡”的消息一经发出,便引起网络注意,成为热点。我们身边会有这种小虫子么?它真会造成死亡?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

    专家观点

    “这条新闻应该引起外出朋友的注意,但也不要过度焦虑。”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赵邑教授表示,蜱虫咬伤,多发生在草原、树丛、山林等处,咬伤后在皮肤表面会明显看到如痣一般的“黑豆”,触摸可能还会动,有疼痛感,基本上可以确认为蜱虫咬伤,处理及时,并不会致命。

    其传播的疾病具有危害性

    蜱虫俗称草爬子,常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野外蜱虫则多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或山地泥土中。
, 百拇医药
    赵邑解释说,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病原体的直接危害,被蜱叮咬部位出现皮肤损伤和瘙痒,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另一方面,蜱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虫叮咬本身通常没有太大危险,但其传播的疾病却往往更具危害性,有时甚至可以致命。

    医学资料显示,蜱在叮咬皮肤时,会将唾液中的毒素注入人体内。毒素释放导致阻滞,甚至发生瘫痪,称为“蜱瘫痪”,小儿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还有患者在蜱叮咬后1-4天,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称之为“蜱咬热”。如果携带病菌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该病潜伏期为7-14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

    蜱虫病不会大范围流行
, 百拇医药
    每年的5-9月份是蜱虫生长、繁殖期。监测显示,此类病例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病例多为成年农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因此,蜱虫病不会在我国造成大范围的传播与流行,广大市民不必因此恐慌。

    蜱虫嗅觉敏锐,特别是对动物的汗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极为敏感。感知距离可达15米。蜱虫吸血量很大,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也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裤腿、袖口。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还要仔细检查自己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另外要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敌百虫等杀虫剂。

    关键是早发现早处理

    被蜱叮住要及时摘蜱。赵邑解释说,蜱叮咬时间越长吸的血越多,释放的毒素和病原体越多。因此,及时摘除体表的蜱是十分必要,但不可随意去除,因为蜱虫头部有倒勾,导致越拉越紧,生拉硬拽还容易将蜱的头部残留在皮肤内。因此最好寻求医生帮助。皮肤科医师一般先采取用石蜡油封包虫体的措施,一个小时后,蜱虫基本丧失活动,再用镊子把蜱虫拉出皮肤。

    若自行处理时,最好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油等涂在蜱虫头部,或在旁边点燃蚊香,以“麻醉”蜱虫,让其自行松口脱落。也可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取出后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如发热或者被叮咬部位有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百拇医药(科普时报记者 李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