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发明”项:析误释毒
《本草纲目》“发明”项之论,既承袭了前贤的理论观点,亦反映了明代用药经验。其内容涉及药物机理的古今沿革,药物的主治功效及治疗机制,药物功效作用及特点的分析比较,药物配伍相须相使、相反相成,对于前人观点的正误予以辨析,分析药物的毒性与使用禁忌等,对于中药理论的发展,以及临床运用均有重要意义。
辨析前人观点之正误
辨析前人论述药物观点的正误,纠正错误,示人以正确认识。
寒苦之药,不但使人不能长生,久则气增偏胜。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黄连记载根:“【发明】时珍曰:本经、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说,惟陶弘景言道方久服长生。神仙传载封君达、黑穴公,并服黄连五十年得仙。窃谓黄连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素问载岐伯言: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所以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余味皆然。久则脏气偏胜,即有偏绝,则有暴夭之道。是以绝粒服饵之人不暴亡者,无五味偏助也。又秦观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云:闻公以眼疾饵黄连,至十数两犹不已,殆不可也。医经有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之说。此虽大寒,其味至苦,入胃则先归于心,久而不己,心火偏胜则热,乃其理也。况眼疾本于肝热,肝与心为子母。心火也,肝亦火也,肾孤脏也,人患一水不胜二火。岂可久服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以火救火,其可乎?秦公此书,盖因王公之说而推详之也。我明荆端王素多火病,医令服金花丸,乃芩、连、栀、蘖四味,饵至数年,其火愈炽,遂至内障丧明。观此,则寒苦之药,不但使人不能长生,久则气增偏胜,速夭之由矣。当以《素问》之言为法,陶氏道书之说,皆谬谈也。”
李时珍阐释指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记载,只有陶弘景说道方久服长生。李时珍认为黄连是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当中病即止,久服可导致肃杀之令常行,克伐人的生发冲和之气。其后,援引《素问》记载:五味入胃,各归所喜入,久而增气,物化之常理。气增而久,乃为夭折之由。王冰注释: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久服黄连、苦参,反而为热,从火而化,导致脏气偏胜。所以不吃食物而只服丹药的人不突然死亡是因为没有五味的偏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42 字符。
辨析前人观点之正误
辨析前人论述药物观点的正误,纠正错误,示人以正确认识。
寒苦之药,不但使人不能长生,久则气增偏胜。如《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黄连记载根:“【发明】时珍曰:本经、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说,惟陶弘景言道方久服长生。神仙传载封君达、黑穴公,并服黄连五十年得仙。窃谓黄连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素问载岐伯言: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所以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余味皆然。久则脏气偏胜,即有偏绝,则有暴夭之道。是以绝粒服饵之人不暴亡者,无五味偏助也。又秦观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云:闻公以眼疾饵黄连,至十数两犹不已,殆不可也。医经有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之说。此虽大寒,其味至苦,入胃则先归于心,久而不己,心火偏胜则热,乃其理也。况眼疾本于肝热,肝与心为子母。心火也,肝亦火也,肾孤脏也,人患一水不胜二火。岂可久服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以火救火,其可乎?秦公此书,盖因王公之说而推详之也。我明荆端王素多火病,医令服金花丸,乃芩、连、栀、蘖四味,饵至数年,其火愈炽,遂至内障丧明。观此,则寒苦之药,不但使人不能长生,久则气增偏胜,速夭之由矣。当以《素问》之言为法,陶氏道书之说,皆谬谈也。”
李时珍阐释指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记载,只有陶弘景说道方久服长生。李时珍认为黄连是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当中病即止,久服可导致肃杀之令常行,克伐人的生发冲和之气。其后,援引《素问》记载:五味入胃,各归所喜入,久而增气,物化之常理。气增而久,乃为夭折之由。王冰注释: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久服黄连、苦参,反而为热,从火而化,导致脏气偏胜。所以不吃食物而只服丹药的人不突然死亡是因为没有五味的偏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