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7530
有一种桥,叫肌硬膜桥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20日 科普时报
    

    图1:肌硬膜桥位置示意图。

    图2:江豚肌硬膜桥的模式图。

    图3:肌硬膜桥示意图。

    医学新解

    有一种“桥”,既不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鹊桥,也不是雄跨长江的大桥,它是身体上的一个小小解剖结构,它的名字叫“肌硬膜桥”(myodural bridge MDB)。

, http://www.100md.com     “被忽略”的肌硬膜桥

    1995年,美国解剖学家加里·哈克首次提出肌硬膜桥的概念,这一结构才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在此前解剖学发展的漫长时间里,这个小小的解剖结构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肌硬膜桥中的“肌”为枕下区的头后小直肌,“硬膜”为硬脊膜,“桥”就是枕下头后小直肌与硬脊膜之间的致密纤维联系。在随后的研究显示,来自于枕下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以及项韧带的纤维也参与形成肌硬膜桥。

    “你有我有大家有”的肌硬膜桥

    继1995年哈克首次发现肌硬膜桥的存在后,越来越多研究者对它产生浓厚兴趣。随着研究进行,人们惊奇地发现——肌硬膜桥在哺乳动物普遍存在,是哺乳动物的同源器官。

    为了研究肌硬膜桥是否普遍存在,大连医科大学郑楠博士选择哺乳纲五个目中具有代表性的鲸目的江豚、灵长目的猕猴、食肉目的狗和猫、啮齿目的大鼠和豚鼠、兔形目的兔,发现这些哺乳动物都有与人相似的肌与深面硬脊膜的纤维联系即肌硬膜桥。
, 百拇医药
    虽然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江豚为了使身体更适应水下运动,前三个颈椎发生了融合,但它也存在肌硬膜桥,且与陆生哺乳动物的肌硬膜桥很相似,这说明肌硬膜桥这一结构是具有高度保守性的。

    “不容小觑”的生理功能

    哲学上有句话:“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更何况肌硬膜桥是普遍存在呢!在进化的过程中,凡是无用的都会慢慢消失,保留下来的必有其作用。肌硬膜桥虽然很小很小,但它的普遍存在性和高度保守性却印证了它必定具有“不容小觑”的生理功能!

    关于肌硬膜桥的功能,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假说猜测。哈克认为,在头部运动时,通过肌硬膜桥这一结构牵拉硬脊膜,防止硬脊膜的折叠。肌硬膜桥在头部运动过程中像“锚”一样,起到保护脊髓和固定硬脊膜的作用。

    在枕下肌深层的肌肉里存在大量纺锤丝,这与本体感觉有关。什么叫本体感觉呢?就是本身在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比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枕下肌群在本体感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头部运动形式发生改变后,可迅速地做出调整,防止硬脊膜因为折叠或牵拉而受损。
, 百拇医药
    肌硬膜桥还可能与颈源性头痛的发生有关。枕下肌群的肥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张力增加,都会通过肌硬膜桥的传递,引起硬脑膜的张力增加,从而引发头痛。

    除此之外,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教授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肌硬膜桥是脑脊液循环的动力之一。脑脊液循环素有人体第三循环之称,是指大脑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流入脑室和蛛网膜腔,最后通过静脉回到循环系统的过程。当头部运动时,头后小直肌收缩,通过肌硬膜桥的传递牵拉硬脊膜,从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容积发生改变,产生一种负压,类似于“唧筒作用”(像注射的针筒或活塞的功能),从而对脑脊液循环产生影响。

    这一小小的纤维联系有着“不容小觑”的生理功能,对于改善头痛和其他脑部疾病是非常有潜力的。

    (作者系大连医科大学17级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指导老师: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隋鸿锦教授), 百拇医药(张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