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动中医诊疗走向规范化
医疗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同时,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准确度和效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当大数据、人工智能渗透进医疗领域时,成千上万的医疗大数据供人工智能(AI)训练学习,辅助阅片、诊断……人工智能正在不断为现代医疗赋能。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瑰宝,与人工智能看似格格不入。通常来讲,中医诊断往往凭借望闻问切,极大程度地依赖医生本身的水平和经验。而现在有了“电子中医”,同样可以像中医那样为病人进行诊断。处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十字路口,中医药领域中的不少企业主动求变,尝试用现代技术为中医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比如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中医数字化四诊仪,集舌诊、面诊、脉诊及问诊于一体。患者将面部贴合在“舌面象仪”上,仪器可以自动采集患者舌诊、面诊信息,记录下舌面特征,并形成报告;将手腕搭在“脉象仪”上,通过传感器能自动采集脉象,完成“把脉”,并即时显示脉象的波形图;系统还能为不同人群进行“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及表现。最后,“电子中医”将综合舌、面、脉、问信息,自动辅助辨证,提供个体化养生和干预建议,开出个性化中医健康处方。
这些诊断结果不是臆断的,而是研究者遵循中医思维,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曙光、岳阳等众多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几十年来收集的大量临床数据,从中挖掘出的诊疗规律。可为缺乏经验的年轻中医、基层医生提供辅助决策,系统内几千个经典方剂也可随时学习调用。
四诊仪研发的意义不止在于诊断方法的现代化,更在于诊疗数据的数字化、标准化。目前,中医药正迎来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对于中医药发展,国际标准的建立可以促进客观化数据采集,为未来发展中医大数据、中医人工智能铺设道路,并且,这样也便于数据规范化传输,可异地完成信息的读取和再现,促进中医远程医疗跨区、跨国合作交流。
中医行业应积极投身中医诊断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改变多年以来中医诊断类医疗器械无标准可循的被动局面,争取并赢得中医药国际标准“话语权”,助力中医药“走出去”。从硬件出发,中医诊疗体系正在逐渐标准化、数字化。随着数据体量的累积与维度的完善,中医临床数据也能与西医一样,在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摘编自《中国日报》中文网)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瑰宝,与人工智能看似格格不入。通常来讲,中医诊断往往凭借望闻问切,极大程度地依赖医生本身的水平和经验。而现在有了“电子中医”,同样可以像中医那样为病人进行诊断。处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十字路口,中医药领域中的不少企业主动求变,尝试用现代技术为中医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比如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中医数字化四诊仪,集舌诊、面诊、脉诊及问诊于一体。患者将面部贴合在“舌面象仪”上,仪器可以自动采集患者舌诊、面诊信息,记录下舌面特征,并形成报告;将手腕搭在“脉象仪”上,通过传感器能自动采集脉象,完成“把脉”,并即时显示脉象的波形图;系统还能为不同人群进行“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及表现。最后,“电子中医”将综合舌、面、脉、问信息,自动辅助辨证,提供个体化养生和干预建议,开出个性化中医健康处方。
这些诊断结果不是臆断的,而是研究者遵循中医思维,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曙光、岳阳等众多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几十年来收集的大量临床数据,从中挖掘出的诊疗规律。可为缺乏经验的年轻中医、基层医生提供辅助决策,系统内几千个经典方剂也可随时学习调用。
四诊仪研发的意义不止在于诊断方法的现代化,更在于诊疗数据的数字化、标准化。目前,中医药正迎来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对于中医药发展,国际标准的建立可以促进客观化数据采集,为未来发展中医大数据、中医人工智能铺设道路,并且,这样也便于数据规范化传输,可异地完成信息的读取和再现,促进中医远程医疗跨区、跨国合作交流。
中医行业应积极投身中医诊断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改变多年以来中医诊断类医疗器械无标准可循的被动局面,争取并赢得中医药国际标准“话语权”,助力中医药“走出去”。从硬件出发,中医诊疗体系正在逐渐标准化、数字化。随着数据体量的累积与维度的完善,中医临床数据也能与西医一样,在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摘编自《中国日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