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 正文
编号:13259073
传统医学的两种时间观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918期
中医五行元素对应关系,五行时间观,五行时间观的源流探析,五行时间观的应用,卦气时间观,卦气时间观的源流探析,卦气时间观的应用,两种时间观的互动
    

    附表 中医五行元素对应关系

    中医学引入了这种五行—五时—五脏的配属模式,将五行化的时间与五行化的脏腑一一对应,便能形象生动地表达脏腑之间阴阳多少的差异以及脏腑随季节的旺衰情况。

    卦气时间观的易学色彩更为浓厚,其基于太极图,将脱胎于汉易卦气学说的十二消息卦与二十四节气进行对应。

    明代医家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有这样一首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然而这种经脉和地支的配属与脏腑和五时的配属有所矛盾。虽然目前学者已经做了不少关于中医学时间观的研究,但有一个关键点并未被重视,即:中医学时间观并非只有一种,而是两种甚至多种并存互补的。因此,我们基于古代医学文献,以中医学中两种最常见的时间观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内涵、源流、应用及互动,以资目前研究之不足。

    五行时间观

    五行时间观无疑是传统医学领域最为常见的时间观,这种时间观早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就有了较为完善的阐述,如“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又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五行时间观将五行与五脏配伍,再用五行阴阳的变易类比于脏腑阴阳的消长,又根据五行与四时的联系来建立起四时(五时)与脏腑的关系,这样就能将人的生理活动与时节变换相连接,形成一种对应的关系,如肝对应春季、心对应夏季、脾对应长夏、肺对应秋季、肾对应冬季,肝为阳中之少阳、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太阴、肾为阴中之少阴、脾为至阴等。

    五行时间观的源流探析

    五行时间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五行,到《左传》《国语》中便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五行相克相生的关系论述,并在战国时期的《管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五行与宇宙各事物的配属关系架构基本形成。这其中涉及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对于五行配属的不同,非本文论述重点,故在此略过。中医学引入了这种五行—五时—五脏的配属模式,将五行化的时间与五行化的脏腑一一对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