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为何这么热
受访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肖潺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赵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权红
本报驻日本、加拿大特约记者李珍陶短房本报记者任琳贤水欣
近日来,全国多地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很多人感慨“这个夏天实在不好过”。截至8月6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4天发布高温预警。包括我国在内,热浪几乎席卷了整个北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北部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本该寒冷的北极圈内,一些地区气温甚至超过了30℃,令人吃惊。
四大洲同时“发烧”
李先生是北京一名上班族,近日来他每天都要额外带个短袖出门,因为“天气太热,身上穿的这件到了单位就被汗水湿透了,只能再换一件。”戴先生负责天安门广场环卫工作,他说:“路面烤得滚烫,鞋底薄了都站不住。”在北京动物园里,饲养员不得不用喷水、放冰块等方式,帮身穿“皮袄”的棕熊、金丝猴等动物“消暑”。
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9日至8月1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为8.1天,平均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为5.3天,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仅次于2017年和1971年。不过,重庆平均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为13天,是1961年以来最多。此次高温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影响到20多个省份。全国有97个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主要出现在甘肃、湖北、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北方高温的极端性高于南方。其中,四川叙永和重庆丰都最高气温达到42.3℃;吉林省7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4.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
邻国日本同样酷暑难耐。日本气象厅8月3日发布报告称,日本各地普遍高温,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日本753个气温观测点最高温度在30℃以上,其中114个在35℃以上。7月23日,日本\u57fc玉县熊谷市气温达到41.1℃,创下日本气象观测史上最高纪录。8月3日,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达到40.3℃,创下该市观测史上最高纪录。
加拿大是著名的高纬度国家,但今夏的热浪让人怀疑“它还是那个冰雪王国吗?”自7月中旬起,加拿大环境部就不断发布高温预警,覆盖范围包括绝大多数的东部和中部省份,局部地区多次接近40℃。欧洲也是如此,从7月下旬开始,瑞典、挪威、芬兰、荷兰都经历了极端热浪。今年7月,瑞典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3~4℃,多地创下260年来7月气温最高纪录。荷兰最高气温一度高达38.1℃,是自1901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气温。在非洲北部,7月初,摩洛哥出现43.4℃高温,阿尔及利亚东部的瓦尔格拉最高气温达到51.3℃。
带来巨大不利影响
“2018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为了应对极端高温天气,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声明称,各国都应重视高温给人体健康、农业林业、生态系统等带来的巨大不利影响。
身体吃不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达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7月下旬开始,他们科每天都有二三十例中暑患者前来就诊,其中重症中暑患者有3~5例,而往年只会偶尔收治一两例。“热射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非常危险。8月1号中午,一名45岁的厨师被送来,确诊为热射病。其实,早在上午10点左右,该患者就已感到头晕、恶心,但并没在意,结果12点左右一头栽倒,体温高达42.3℃,多个器官功能受损,抢救无效离世。还有多位老人由于在封闭闷热的房间午休,导致热射病,在睡梦中热昏了。
日本消防厅数据显示,仅7月,东京就有96人因中暑而死亡。加拿大魁北克省卫生厅称,仅7月前两周,死于中暑的居民就超过70人。英国专家研究认为,今夏,英国将有上千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比如中暑、心脑血管病。
农业损失巨大。“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看到这么旱的天气。”正在查看庄稼长势的辽宁省铁岭县李千户镇村民党先生指着没有结穗的玉米说。7月下旬以来,辽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800多万亩农田受旱。在辽宁大连,高温甚至导致池塘养殖的海参几乎都被热死。在德国汉堡,高温导致河里鱼类窒息,有关部门捞出5吨死鱼。
森林大火蔓延。高温干燥天气还导致山火频发。瑞典火情最为严峻,仅7月以来,就发生了至少60起山火,数千居民被迫撤离家园。目前,10余起由高温导致的森林大火已烧入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圈。连日高温和大风导致希腊近日森林火灾频发,首都雅典附近7月23日发生的森林火灾,导致了近百人死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山火已燃烧超过一周,导致500余座建筑被毁,近4万人被迫疏散。
电力供应紧张。桑拿天,没有风扇和空调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也因此增加了供电压力。7月,我国日发电量连续17天超过去年最高值。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5个区域电网,18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后,日本很多核电站都关闭了,高温天气下用电十分紧张。为此,日本各地小学和中学的体育馆在夜晚对民众开放,鼓励大家集中到体育馆享受空调,这样比每家每户都开空调要省电。
全球变暖是主因
“要用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角度,来看今年的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肖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普遍性是指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中国气象局此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1951年~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近50年来,冷昼、冷夜和霜冻变得稀少,热昼、热浪事件的频率持续上升,这与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的后果相一致。
特殊性是指今年极地环流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今夏以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异常偏高,极地冷空气很弱,向南扩展的活动就弱。另外,今年4月,拉尼娜事件(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降低的现象)结束后海温上升很快,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平均强度超过常年同期2倍以上,位置也较常年异常偏北。按往年情况,七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会盘踞在南方,今年却偏北,使东北、华北都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下沉增温效应明显。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未来我国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概率会大大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高温热浪过程。到本世纪末,在最坏的可能性下,我国极端高温热浪事件的频率将比目前高出5倍。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日前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变暖进程的加剧,高温热浪致死案例将在2031年~2080年间急剧上升,以赤道附近的国家哥伦比亚为例,相关死亡人数可能上升2000%。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联。”肖潺呼吁,全社会应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开发利用清洁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城市规划,增加城市绿化,避免或减轻热岛效应;每个人都要坚持“低碳”生活方式,节水节电、低碳出行、废物循环利用。
桑拿天谨防四类病
专家提醒,高温天气下,四类疾病最易找上门来,大家应科学防范。
中暑。张达表示,中暑和热射病容易找上四五十岁的高温岗位体力劳动者,及体质较差的老人。建议交警、厨师、建筑工人、保洁工人等高温岗位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老人不要舍不得开空调,房间应保持凉爽透气,但室内外温度不要相差6℃以上,以免温差太大导致不适。炎热天气时,大家应减少待在户外的时间,一旦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轻度中暑症状,要立刻脱离高温高湿环境,选择通风、阴凉处降温,并解开衣领袖口,补充淡盐水或矿物质饮料。一旦出现抽搐、晕厥等较严重症状时,应立即用凉水、冰袋降温,马上就医。
心脑血管病。高温也让急诊室里心脑血管病患者扎堆。张达分析说,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多,流失的水分若得不到及时补充,血液容易黏稠。高温还会导致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流到心脑的血液便会减少。这两个原因都会导致心脑供血不足,易使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老人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建议患有基础病的老年朋友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无论是否口渴都要补充水分,尽量不做剧烈运动。
胃肠病。张达表示,高温环境下,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每天都有患者因饮食不洁,发生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前来就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权红也说,夏天暑湿困脾,人的脾胃功能较弱,难以很好地运化水湿,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很多人爱吃生冷食物,寒凉伤胃,也会导致脾胃不调。建议酷暑时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果蔬,少吃油腻辛辣食物;适当多吃红豆、薏米、绿豆、冬瓜等祛暑、利湿、健脾的食物,少吃冰镇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夏季热邪入侵,心理也会“中暑”,表现为心情烦躁、睡眠不佳、懒散无力,应重视调养精神,比如听舒缓的音乐、看放松的文章、与朋友交流倾诉。
皮肤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赵邑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夏季多发痱子、真菌癣类疾病、皮炎湿疹类疾病,以及晒伤、日光性皮炎类疾病。想要防治夏季皮肤病,应注意个人卫生,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可以用痱子粉让一些特定部位,比如趾间、腋下、腹股沟保持清洁干爽。如皮肤出现疹子、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忌随便涂药。夏季防晒非常重要,应减少在阳光强烈的时段外出,不得不外出时,要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戴帽子、戴墨镜、打遮阳伞。防晒霜要选SPF值30以上、PA值三个加号以上的,均匀涂至略感油腻为宜,不要忽视耳后、颈后、肩膀等部位的防晒。▲ (李珍 陶短房 任琳贤 水欣)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赵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权红
本报驻日本、加拿大特约记者李珍陶短房本报记者任琳贤水欣
近日来,全国多地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很多人感慨“这个夏天实在不好过”。截至8月6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4天发布高温预警。包括我国在内,热浪几乎席卷了整个北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北部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本该寒冷的北极圈内,一些地区气温甚至超过了30℃,令人吃惊。
四大洲同时“发烧”
李先生是北京一名上班族,近日来他每天都要额外带个短袖出门,因为“天气太热,身上穿的这件到了单位就被汗水湿透了,只能再换一件。”戴先生负责天安门广场环卫工作,他说:“路面烤得滚烫,鞋底薄了都站不住。”在北京动物园里,饲养员不得不用喷水、放冰块等方式,帮身穿“皮袄”的棕熊、金丝猴等动物“消暑”。
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9日至8月1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为8.1天,平均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为5.3天,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仅次于2017年和1971年。不过,重庆平均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为13天,是1961年以来最多。此次高温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影响到20多个省份。全国有97个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主要出现在甘肃、湖北、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北方高温的极端性高于南方。其中,四川叙永和重庆丰都最高气温达到42.3℃;吉林省7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4.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
邻国日本同样酷暑难耐。日本气象厅8月3日发布报告称,日本各地普遍高温,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日本753个气温观测点最高温度在30℃以上,其中114个在35℃以上。7月23日,日本\u57fc玉县熊谷市气温达到41.1℃,创下日本气象观测史上最高纪录。8月3日,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达到40.3℃,创下该市观测史上最高纪录。
加拿大是著名的高纬度国家,但今夏的热浪让人怀疑“它还是那个冰雪王国吗?”自7月中旬起,加拿大环境部就不断发布高温预警,覆盖范围包括绝大多数的东部和中部省份,局部地区多次接近40℃。欧洲也是如此,从7月下旬开始,瑞典、挪威、芬兰、荷兰都经历了极端热浪。今年7月,瑞典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3~4℃,多地创下260年来7月气温最高纪录。荷兰最高气温一度高达38.1℃,是自1901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气温。在非洲北部,7月初,摩洛哥出现43.4℃高温,阿尔及利亚东部的瓦尔格拉最高气温达到51.3℃。
带来巨大不利影响
“2018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为了应对极端高温天气,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声明称,各国都应重视高温给人体健康、农业林业、生态系统等带来的巨大不利影响。
身体吃不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达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7月下旬开始,他们科每天都有二三十例中暑患者前来就诊,其中重症中暑患者有3~5例,而往年只会偶尔收治一两例。“热射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非常危险。8月1号中午,一名45岁的厨师被送来,确诊为热射病。其实,早在上午10点左右,该患者就已感到头晕、恶心,但并没在意,结果12点左右一头栽倒,体温高达42.3℃,多个器官功能受损,抢救无效离世。还有多位老人由于在封闭闷热的房间午休,导致热射病,在睡梦中热昏了。
日本消防厅数据显示,仅7月,东京就有96人因中暑而死亡。加拿大魁北克省卫生厅称,仅7月前两周,死于中暑的居民就超过70人。英国专家研究认为,今夏,英国将有上千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比如中暑、心脑血管病。
农业损失巨大。“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看到这么旱的天气。”正在查看庄稼长势的辽宁省铁岭县李千户镇村民党先生指着没有结穗的玉米说。7月下旬以来,辽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800多万亩农田受旱。在辽宁大连,高温甚至导致池塘养殖的海参几乎都被热死。在德国汉堡,高温导致河里鱼类窒息,有关部门捞出5吨死鱼。
森林大火蔓延。高温干燥天气还导致山火频发。瑞典火情最为严峻,仅7月以来,就发生了至少60起山火,数千居民被迫撤离家园。目前,10余起由高温导致的森林大火已烧入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圈。连日高温和大风导致希腊近日森林火灾频发,首都雅典附近7月23日发生的森林火灾,导致了近百人死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山火已燃烧超过一周,导致500余座建筑被毁,近4万人被迫疏散。
电力供应紧张。桑拿天,没有风扇和空调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也因此增加了供电压力。7月,我国日发电量连续17天超过去年最高值。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5个区域电网,18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后,日本很多核电站都关闭了,高温天气下用电十分紧张。为此,日本各地小学和中学的体育馆在夜晚对民众开放,鼓励大家集中到体育馆享受空调,这样比每家每户都开空调要省电。
全球变暖是主因
“要用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角度,来看今年的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肖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普遍性是指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中国气象局此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1951年~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近50年来,冷昼、冷夜和霜冻变得稀少,热昼、热浪事件的频率持续上升,这与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的后果相一致。
特殊性是指今年极地环流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今夏以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异常偏高,极地冷空气很弱,向南扩展的活动就弱。另外,今年4月,拉尼娜事件(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降低的现象)结束后海温上升很快,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平均强度超过常年同期2倍以上,位置也较常年异常偏北。按往年情况,七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会盘踞在南方,今年却偏北,使东北、华北都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下沉增温效应明显。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未来我国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概率会大大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高温热浪过程。到本世纪末,在最坏的可能性下,我国极端高温热浪事件的频率将比目前高出5倍。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日前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变暖进程的加剧,高温热浪致死案例将在2031年~2080年间急剧上升,以赤道附近的国家哥伦比亚为例,相关死亡人数可能上升2000%。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联。”肖潺呼吁,全社会应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开发利用清洁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城市规划,增加城市绿化,避免或减轻热岛效应;每个人都要坚持“低碳”生活方式,节水节电、低碳出行、废物循环利用。
桑拿天谨防四类病
专家提醒,高温天气下,四类疾病最易找上门来,大家应科学防范。
中暑。张达表示,中暑和热射病容易找上四五十岁的高温岗位体力劳动者,及体质较差的老人。建议交警、厨师、建筑工人、保洁工人等高温岗位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老人不要舍不得开空调,房间应保持凉爽透气,但室内外温度不要相差6℃以上,以免温差太大导致不适。炎热天气时,大家应减少待在户外的时间,一旦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轻度中暑症状,要立刻脱离高温高湿环境,选择通风、阴凉处降温,并解开衣领袖口,补充淡盐水或矿物质饮料。一旦出现抽搐、晕厥等较严重症状时,应立即用凉水、冰袋降温,马上就医。
心脑血管病。高温也让急诊室里心脑血管病患者扎堆。张达分析说,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多,流失的水分若得不到及时补充,血液容易黏稠。高温还会导致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流到心脑的血液便会减少。这两个原因都会导致心脑供血不足,易使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老人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建议患有基础病的老年朋友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无论是否口渴都要补充水分,尽量不做剧烈运动。
胃肠病。张达表示,高温环境下,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每天都有患者因饮食不洁,发生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前来就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权红也说,夏天暑湿困脾,人的脾胃功能较弱,难以很好地运化水湿,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很多人爱吃生冷食物,寒凉伤胃,也会导致脾胃不调。建议酷暑时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果蔬,少吃油腻辛辣食物;适当多吃红豆、薏米、绿豆、冬瓜等祛暑、利湿、健脾的食物,少吃冰镇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夏季热邪入侵,心理也会“中暑”,表现为心情烦躁、睡眠不佳、懒散无力,应重视调养精神,比如听舒缓的音乐、看放松的文章、与朋友交流倾诉。
皮肤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赵邑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夏季多发痱子、真菌癣类疾病、皮炎湿疹类疾病,以及晒伤、日光性皮炎类疾病。想要防治夏季皮肤病,应注意个人卫生,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可以用痱子粉让一些特定部位,比如趾间、腋下、腹股沟保持清洁干爽。如皮肤出现疹子、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忌随便涂药。夏季防晒非常重要,应减少在阳光强烈的时段外出,不得不外出时,要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戴帽子、戴墨镜、打遮阳伞。防晒霜要选SPF值30以上、PA值三个加号以上的,均匀涂至略感油腻为宜,不要忽视耳后、颈后、肩膀等部位的防晒。▲ (李珍 陶短房 任琳贤 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