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519
青春期心理问题,家长如何应对?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23日
     □陈启迎

    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以下简称“00后”)拥有更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如今网络信息发达,孩子们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多元化认同。“00后”具有更加自由、开放的思想。然而,“00”后青春期的教育问题常常让家长头痛不已。

    “越来越不听话,总是跟家长对着干”“不愿意跟家长交流”“孩子总是偷偷打游戏”等,这些问题是目前青春期孩子家长常有的感受。

    回想笔者还是学生的时候,当时,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在情感方面,几乎完全依赖于父母。青春期就像一座桥梁,将不成熟期和成熟期连接起来。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也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由于身心的快速成长,带来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既是发展的“危险期”,也是教育的关键期。抓住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关注学生心理发展为中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参与的教育观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变化时期,家长之所以特别关注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与该年龄段学生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比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容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容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性情做事等。但是,这个时期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初中时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期。

    初中生多为十三四岁。普查资料表明,这是青少年生理发育时期中的高峰期,男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身体的体重、胸围等向着成熟女性发育。他们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日趋完善,内脏机能不断增强,第二性特征也如浪潮般袭来。

    初中生因生理的发育,从而带来青春期心理的变化,该年龄段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易激动和暴躁,并向两极波动,凭性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增强;具有独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增强;认识能力则明显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异性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他们在与异性交往时,由于缺少对性的认识,会产生相对矛盾心理和心理焦虑等。

    鉴于以上原因,“00后”更加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怀与关注。家长只是意识到他们的特殊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家长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来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一、尊重孩子,采用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年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部分选择权、决策权交给孩子。家庭中一些重要事情要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二、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试图从当下社会状态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点,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看法,不要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的看法而坚决反对。

    三、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纵容,二是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以坚守基本道德为原则,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

    四、家长的自律意识要强。要求孩子不能做的事情,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会引起孩子极度反感,甚至产生叛逆心理。

    五、鼓励孩子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情趣。同时,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从挫折和困难中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六、家长要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与老师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当孩子学习有了进步,就要热情鼓励与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要配合老师想办法改变孩子不好的现状。家长还要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召开的家长会和学校开展的学习与研讨活动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