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不想让患者去忍受疼痛
患者入“睡”,工作刚刚开始,竭尽所能达到自己的“一流”,做过患者,才知镇痛的意义
“看到患者睁开双眼,见证生命的苏醒,就是对麻醉医生坚持与守护的最大奖赏”王军,不想让患者去忍受疼痛
本报记者 任琳贤
身穿蓝大褂,瘦瘦的身板,脸上“挂着”一对黑眼袋,说起话来带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腔儿,语速很快、话风幽默,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刚下手术的倦怠。他就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军。
患者入“睡”,工作刚刚开始
我国目前麻醉医生缺口达到了30万。2017年,北京市麻醉医生增加100余人,但年手术量却增加近10万例。麻醉医生超负荷运转着,但又不为人所知。
当患者在手术台上“睡”着后,麻醉医生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患者无法言语、没有知觉,麻醉医师就成了他们的“嘴”,要全程陪护,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从医28年来,王军经历过无数个黑白颠倒、挑战身体极限的日夜。他参与的手术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二十几个小时,下班没点儿、熬夜都是“家常便饭”。有时遇上夜里紧急抢救,半梦半醒间也要马上赶回医院。为了不打扰家人,他与妻子立下“规矩”,加班到凌晨1点后,就不回家了。办公室里的沙发床也就成了第二个“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