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579
北宋“儿科鼻祖”钱乙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8日
     北宋“儿科鼻祖”钱乙

    □李爱军

    钱乙(1032~1113),字仲阳,山东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北宋著名儿科医学家。

    钱乙3岁时,他的父亲东游海上,竟一去不返,母亲又早亡,他便成了孤儿。

    钱乙的姑妈出嫁到姓吕的医生家里,因为可怜他是孤儿,就把他收为义子,并且长期教他学习医术。

    钱乙的姑父病危时,告诉了他身世。钱乙听后大哭一场,请求外出寻父,后历尽波折打听到父亲的下落,遂迎父以归,侍奉至终。不仅如此,钱乙对收养他的姑父、姑母也非常孝敬。吕氏去世后因无儿女,钱乙为之收行葬服,每年祭祀,似亲生儿子一般。

    钱乙在学医方面勤奋刻苦,博览诸家典籍,尤其对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颅囟经》推崇备至,以此精专儿科。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钱乙前往京城汴梁(今开封)行医,声名鹊起。长公主患病,召钱乙看诊。钱乙诊断非常准确,治好了长公主的病,被宋神宗授予“翰林医士”称号。

    后来,太子仪国公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但都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发展到抽搐。宋神宗见状十分着急。这时,长公主向宋神宗推荐了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给太子看病。太子服用钱乙开的“黄土汤”后痊愈。宋神宗这才真正信服钱乙的医术。由于钱乙医术精湛,待人谦和,宋神宗提升他为太医丞。钱乙从不诋毁他医,故受到众医及患者爱戴,上至皇戚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愿找他看病。钱乙不分长幼男女、贫富贵贱,均一视同仁,认真诊治,授之以药。

    钱乙专攻儿科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114年,钱乙的弟子闫孝忠将钱乙的理论、临床经验、医案和验方与历代经典医著及诸家学说融会贯通,编写成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分为上、中、下3卷,上卷专论脉证治法,中卷列医案病历23则,下卷列载方剂124首,论述了儿科方剂的特点、配伍及禁忌。《小儿药证直诀》于1119年前后编著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而且最有实用价值的儿科专著。

    由于“小儿脉微难见”,且又“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因此在诊断上,钱乙将小儿望诊放在首位,包括望体形、神态、面色、苗窍、舌象、分泌物、排泄物等。在临床上,儿科望诊内容在其著作中几乎均有论述。

    钱乙对祖国医学特别是儿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小儿药证直诀》中阐明了小儿生理、病理等特点,提出了适合小儿的治疗法则,创立了诸多儿科行之有效的方剂,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儿科疾病预防及辨证施治等经验。所以,他被尊称为“儿科鼻祖”。

    (作者供职于郑州广安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