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文化 > 图说本草之《本草纲目》 > 正文
编号:13257920
真珠——水的神奇功能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953期
     图说本草之《本草纲目》

    真珠,又名珍珠、真朱、蚌珠、珠子、濂珠,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或蚌科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真珠入药归心、肝经。性味甘咸,寒。功用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真珠主含碳酸钙。制成粉入药。

    真珠文化源远流长。《尚书·禹贡》即有进贡真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亦见著录。自周代以降,帝王用作装饰,直至清末仍按等级标配,以示尊贵。

    由于真珠内含有机物和水分,能出现神秘的光学,竟引发古人诗思,如描写水珠的有宋代杨万里的“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宋代柳永的“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唐代佚名的“牡丹含露真珠颗”。再如描写窗帘水珠的有五代时期李璟的“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唐代温庭筠的“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唐代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之美是有时间性的,年代久远则真珠内含有机物和水分改变,真珠会变得黣暗无光。即使当年乾隆帽子上的盖世东珠,现在也变得萎黄不堪了。

    此《真珠图》款识为唐代李咸用的“真珠索得龙宫贫”句,意在戒喻奢华。图为珍珠贝已含珠胎,暗喻丰收。(刘景曾) (刘景曾 山东青岛杏林书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