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张国龙
诊断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历史久远的慢性传染病之一。2011年至2016年,中国有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人数均在90万左右,且疫情分布不均衡,西部的发病率高于中部、东部,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
虽然结核病防治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仍然是肺结核的“重灾区”,其严重程度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另外,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群体。(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结核病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即为耐药性结核病)
中国处于结核病、耐药性结核病、结核杆菌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这三大重要监测指标的重叠区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结核杆菌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如果发现不及时或缺乏卫生健康观念,都会导致“一人得病,全家人陆续成为结核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及时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传染源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广泛使用质量可靠的X线胸片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结核杆菌检测,有助于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对菌阴肺结核患者而言,其面临的巨大风险便是误诊问题。
影像学上的“异病同征,同病异征”现象十分常见,加之一些慢性传染病容易与结核病症状混淆,因此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有创检查,如支气管镜、内科肺活检、胸腔镜等,能缩短诊断时间,减少误诊与漏诊。
治疗
面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广大医务人员身上担负的责任可不轻,只有做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完成神圣的使命。
首先,选择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服务于患者的核心问题。
在做了各种辅助检查后,在符合用一线药物的条件下,不要轻易选择二线药物进行首次治疗,避免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产生。
鉴于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情况,这不仅体现了对患者本人的关怀,而且体现出对整个人群的关怀。
其次,负责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的医生、护士和治疗督导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
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在此期间,患者可能因症状减轻或消失而停止服药,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鼓励患者坚持治疗,防止复发。
最后,医务人员要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医务人员要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公共卫生意识,让患者不要隐瞒病情,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工作,使患者和谐地与社会、家庭相处。
预防
预防结核病,从传染病防治的措施层面来讲,可分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个方面。
一、消灭传染源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特别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其实,如果及时诊断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并及时对其开展抗结核病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两周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
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发现并治愈肺结核患者才能消灭传染源,保证健康人不被结核杆菌感染和发生结核病。尽可能充分发现和治愈肺结核患者,是当前预防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时将带有结核杆菌的微滴核播撒到空气中,健康人吸气时吸入带有结核杆菌的微滴核后被感染,进而发展为结核病患者。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早期不知道自己是结核病患者,让其戴口罩(目的是少往空气中播撒结核杆菌)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健康人到结核病医院或公共场所,戴N95防结核杆菌的口罩才能预防吸入结核杆菌,但让所有健康人都戴N95防结核杆菌的口罩的可行性很小。
因此,切断传播途径预防结核病的可行性也很小,效果并不显著。
三、保护易感人群
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目前,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起到了保护80%的儿童不得结核性脑炎等重症结核病的效果,但不能起到预防感染结核杆菌和无预防发生结核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普通人来说,出现咳嗽、咯痰大于两周,或有咯血(血痰)任何一项症状者,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及时进行结核病检查。
因症就诊,是目前主要的结核病患者发现方式。对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时开展抗结核病治疗和治愈肺结核患者,是当前预防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
诊断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历史久远的慢性传染病之一。2011年至2016年,中国有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人数均在90万左右,且疫情分布不均衡,西部的发病率高于中部、东部,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
虽然结核病防治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仍然是肺结核的“重灾区”,其严重程度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另外,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群体。(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结核病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即为耐药性结核病)
中国处于结核病、耐药性结核病、结核杆菌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这三大重要监测指标的重叠区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结核杆菌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如果发现不及时或缺乏卫生健康观念,都会导致“一人得病,全家人陆续成为结核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及时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传染源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广泛使用质量可靠的X线胸片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结核杆菌检测,有助于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对菌阴肺结核患者而言,其面临的巨大风险便是误诊问题。
影像学上的“异病同征,同病异征”现象十分常见,加之一些慢性传染病容易与结核病症状混淆,因此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有创检查,如支气管镜、内科肺活检、胸腔镜等,能缩短诊断时间,减少误诊与漏诊。
治疗
面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广大医务人员身上担负的责任可不轻,只有做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完成神圣的使命。
首先,选择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服务于患者的核心问题。
在做了各种辅助检查后,在符合用一线药物的条件下,不要轻易选择二线药物进行首次治疗,避免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产生。
鉴于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情况,这不仅体现了对患者本人的关怀,而且体现出对整个人群的关怀。
其次,负责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的医生、护士和治疗督导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
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在此期间,患者可能因症状减轻或消失而停止服药,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鼓励患者坚持治疗,防止复发。
最后,医务人员要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医务人员要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公共卫生意识,让患者不要隐瞒病情,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工作,使患者和谐地与社会、家庭相处。
预防
预防结核病,从传染病防治的措施层面来讲,可分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个方面。
一、消灭传染源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特别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其实,如果及时诊断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并及时对其开展抗结核病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两周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
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发现并治愈肺结核患者才能消灭传染源,保证健康人不被结核杆菌感染和发生结核病。尽可能充分发现和治愈肺结核患者,是当前预防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时将带有结核杆菌的微滴核播撒到空气中,健康人吸气时吸入带有结核杆菌的微滴核后被感染,进而发展为结核病患者。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早期不知道自己是结核病患者,让其戴口罩(目的是少往空气中播撒结核杆菌)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健康人到结核病医院或公共场所,戴N95防结核杆菌的口罩才能预防吸入结核杆菌,但让所有健康人都戴N95防结核杆菌的口罩的可行性很小。
因此,切断传播途径预防结核病的可行性也很小,效果并不显著。
三、保护易感人群
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目前,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起到了保护80%的儿童不得结核性脑炎等重症结核病的效果,但不能起到预防感染结核杆菌和无预防发生结核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普通人来说,出现咳嗽、咯痰大于两周,或有咯血(血痰)任何一项症状者,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及时进行结核病检查。
因症就诊,是目前主要的结核病患者发现方式。对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时开展抗结核病治疗和治愈肺结核患者,是当前预防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