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316980
冠心病 需控制好危险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24日 北京晨报
    

    侯丕华 北京中研医院管理中心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500名名老中医梁贻俊教授的师承弟子,从事医疗保健工作十几年,专注于老年病的临床医疗和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高血脂症等心脑血管疾病。 出诊时间:周日上午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被称为“第一杀手”。在美国,冠心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近年该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如今秋冬季到来,冠心病也进入高发期,尤其需要加强防范。北京中研医院管理中心东城中医医院心脑血管科专家侯丕华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广大患有冠心病或相关疾病的中老年人,她建议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严格控制好危险致病因素;并进行定期体检,在生活中也需要注意监测血压,注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冠心病包括五大类型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据侯丕华主任医师介绍,冠心病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主要包括五种类型:

    1、心绞痛型。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根据发作的规律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心绞痛,伴有明显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还有部分病人可放射至左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伴随症状可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常达数小时。心肌梗塞的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一致,但持续时间更长、疼痛程度更重,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出现此种情况必须立即就诊。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患者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有感到心绞痛,只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肌梗塞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和有心绞痛的患者一样,所以也应予以高度重视,去医院就诊,合理治疗。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之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发作逐渐减少、消失,却出现了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短、憋气、水肿、乏力、夜间不能平卧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心慌。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过心绞痛发作,而直接发展或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多由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冠心病需注意家族遗传史

    侯丕华主任医师表示,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两大类,其中不可干预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家族遗传史。

    1、年龄:大于40岁发病率增加,49岁以后疾病进展较快。

    2、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大大提升。

    3、家族遗传史:有研究证实,冠心病的发生有家族性,如果家庭成员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男性55岁之前、女性65岁之前发生了心肌梗塞,该家庭就有患心脏病的倾向。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家庭,子代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40岁以前患有冠心病的人群中,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占一半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易导致冠心病

    至于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可干预因素,侯丕华主任医师透露,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吸烟等。

    1、高血压: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可直接造成心、脑、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相关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4倍。

    2、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胆固醇过多时,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血管内壁的粥样斑块,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管阻塞;斑块破裂,堵塞远端血管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或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血液内的血糖水平增高,可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增高,增加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冠状动脉的弥漫、多支病变也会增加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4、肥胖: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成为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

    5、如果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同时存在,称之为代谢综合征,此是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6、吸烟、不健康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体力活动过少、A型性格(性子急、竞争性强)也是容易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防治冠心病中医中药可发挥作用

    侯丕华主任透露,基于冠心病的病程特点,其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如降压、降糖、降脂达标;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扩张冠状动脉,如硝酸酯类等;二、手术治疗:如冠脉支架、冠脉搭桥术;三、戒烟、限酒、运动、合理饮食、情绪乐观等也同样重要。通过上述疗法综合干预,即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关于冠心病的防治,侯丕华主任强调,中医中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疾病早期,中药活血化瘀可以预防疾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中药益气活血、通经活络可以配合西药发挥更好的控制疾病作用并减少西药副作用;针对一些西医难以控制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冠脉术后的一些残余和微小病变无法通过西药和手术处理的难症,中药“益气破血、搜经剔络”等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心功能,使患者长久受益。

    ■生活小贴士

    对于冠心病患者及家属,侯丕华主任医师提出了保健建议,她强调,患者和家属必须在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加以注意,以更有效地防治病情加重,保证患者的健康状况。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以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的饮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肥胖者控制体重,劳逸适度,避免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进行剧烈运动、洗澡等。此外,冠心病患者一旦情绪激动,很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严重者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应该尝试着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2、控制危险因素,知道应急措施

    注意监测血压,定期检查心电图、血糖、血脂;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坚持服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麝香保心丹应急。如心前区疼痛发作的规律发生变化、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等,应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梗)的发生,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呼叫急救。

    3、注意保暖

    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心脏病患者应注意天气变化,注意添衣。俗话说,寒从脚底生,秋冬需要注意脚的防凉防寒,夏天如果在空调房,也应穿上鞋袜,避免受凉;避免用冷水洗脸,风大外出应戴围巾、帽子。避免因刺激而诱发心绞痛;洗衣、洗菜时,不要长时间地把手泡在冷水里,尽量使用温水。

    4、中老年人警惕无症状性心梗

    无症状心梗的患者发生心梗自己却不知道,对自己的疾病感到莫名其妙。其实,无症状心梗一点都不奇怪,也不少见。不少大型临床研究表明,无症状心梗占心梗患者的比例平均高达30%-40%左右,而国外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其比例上升为45%。因此,建议有冠心病或相关疾病的中老年人定期体检,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早防范。

    5、锻炼应循序渐进

    近几年,运动性猝死不时见诸报端。专家指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冠心病患者,往往都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而且平时很少运动,初始参加运动的患者最为多见。因此,患者应在病情稳定时开始锻炼,选择舒缓的运动项目,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逐渐增加运动量。注意运动前不宜饱餐,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