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346
千林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30日
     木芙蓉在北方不太常见,笔者也是上大学后在校园里见到的。第一次见到木芙蓉开花的时候,确实被惊艳到了,花朵比蜀葵大,淡淡的粉红,像涂了一层胭脂,艳而不俗,娇而不妖。它在秋日孤独绽放,倒有一种与秋日相争的傲骨。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木芙蓉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忌干旱、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高,瘠薄土地亦可生长。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俗呼为杹皮树。”《相如赋》谓之华木。注云:皮可为索也。苏东坡诗云:“唤作拒霜犹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苏颂的《图经本草》记载:“有地芙蓉,云出鼎州,九月采叶,治疮肿,盖即此物也。”详细地解释了木芙蓉的命名由来。

    木芙蓉生命力非常旺盛,通常插条就可以生长。在我国有两种花都被称作芙蓉,一种是荷花,另一种就是木芙蓉。《广群芳谱》记载:“芙蓉有二种。出于水者,谓之草芙蓉;出于陆者,谓之木芙蓉。”

    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于枝端叶腋间单生,花期9~11月。木芙蓉的花、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等功效。木芙蓉生长于陆地,其花与生长在水中的芙蓉(即莲花,也称荷花)相似,故名木芙蓉或地芙蓉。芙蓉最早为荷花的别称。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及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而苏轼的“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写的则是不畏严寒、凌霜而放的木芙蓉。除了名字和花的形态相似之外,两者的生长环境也相似,荷花生长在水中,木芙蓉也属于喜水植物,大多种植在水边。

    调查显示,木芙蓉原产于我国湖南,在湖南湘江一带也种满了木芙蓉,与成都相比毫不逊色,成都已经有了“蓉城”的称号,唐末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的“秋风万里芙蓉国”,由此,湖南也就得名“芙蓉国”。1961年,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答友人》,其中“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其中也用“芙蓉国”代指自己的家乡湖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木芙蓉分为单瓣重瓣两种,花色在红色与白色之间,有白色、淡粉色、大红色等,现在公园里种植的大多是重瓣花,很少再见到单瓣的了。

    在木芙蓉里有一种叫作“三醉芙蓉”的重瓣品种,花的颜色在一天之内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早上开花可能是白色,中午时分就变成了粉色,到了晚上又变成另一种颜色。明朝王世懋《学圃杂疏·花疏》也提到了“三醉木芙蓉”这一品种,“有曰三醉者,一日间凡三换色,亦奇”。居然还有这么神奇的花朵,倒像是变色龙一般。资料显示,变色是因为一天之内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变化,就形成了花色在一天之内变化多次的现象。笔者没有亲眼见过变色的木芙蓉,觉得有些遗憾,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变色的木芙蓉。

    《本草纲目》记载:“霜时采花,霜后采叶,阴干入药。”木芙蓉具有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等功效。关于木芙蓉治疗痈肿的作用,李时珍专门作了解释“芙蓉花并叶,气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痈肿之功,殊有神效。近时疡医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同时还专门记载了一个治疗痈疽的外用方,“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并用芙蓉叶,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毒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妙不可言。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 (邓海祥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