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阳上亢证验案
□马云枝案例一
刘某,女,87岁。患者头晕不适1个月余,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个月前出现发作性头晕,伴二目干涩,双耳轰鸣,视物昏花,未治疗。近期,患者上述症状加重,来到笔者医院就诊。
诊见:精神萎靡,表情疲惫,咽干口苦,急躁易怒,双手及头部颤动,身困乏力,倦怠思卧。
查体:构音不清,双耳听力下降,右耳听力下降明显,反应迟钝,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细数。
诊断:眩晕(风阳上扰)、痴呆。治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10克,天麻12克,石决明15克,桑寄生10克,茯神20克,首乌藤15克,黄芩10克,川牛膝10克,杜仲10克,益母草15克,炙甘草3克,川芎6克。共8剂,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心得体会:
患者为老年女性,87岁,以头晕不适为主证,根据中医症状学辨病属于眩晕范畴,辨证属于阴虚阳亢型。笔者认为,一、从患者生理方面而言,年老者五脏阴阳气血俱虚,阴精阴液亏虚,肾者先天之本也,因此肾阴肾精亏虚为基础;二、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则肝肾同源,肾精肾阴亏虚,则肝阴肝血不足,阴不制阳,易致肝阳上亢。因此,结合舌脉,该患者属于阴虚阳亢。
脑为元神之府,为髓海,肾精亏虚,则肾髓生化不足,髓海不充,脑窍失养;阴虚日久,阳气偏亢于上,上扰脑窍,故发为头晕不适;肝藏血,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肝受血而能视,二目失于濡润,因此二目干涩、视物昏花;患者津液亏虚,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故发为口干咽燥;肝阴不足,阴不制阳,阳亢化风,肝风内动,则肢体颤动。因患者既往多病、久病、年老,所以有出神情憔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等一系列虚证表现。综上所述,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配伍川牛膝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阳亢;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有利于平降肝阳;首乌藤、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患者头晕,笔者认为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考虑患者久病、多病、体虚、体内瘀血聚集,故加入上达巅顶、血中之气药川芎,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案例二
张某,男,49岁。患者诉说头部昏沉不适伴后背烧灼感6年。患者6年前因血压偏高自行服用硝苯地平片后血压降至正常,随后便出现头部昏沉不适,伴有情绪不稳,视物模糊,时有后背部烧灼感。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按焦虑抑郁状态给予黛力新及舍曲林治疗,效果不佳。随后,患者又辗转各地寻求中医治疗,不尽如人意,经人介绍,来到笔者处就诊。
症见:患者精神萎靡,食欲较差,舌质暗紫,苔白腻,脉弦细,呈慢性病状态。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6年。
诊断:头晕,郁证,肝阳上亢。可采取疏肝理气、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川芎去掉栀子。天麻12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杜仲10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黄芩10克,益母草15克,茯神20克,首乌藤15克,川芎12克,甘草3克。共10剂,每天1剂,水冲服,分早晚服用。
心得体会: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肝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体阴而用阳。笔者细查病史,认为患者主因病久不愈,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化火,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故见头部昏沉不适、血压升高及情绪不稳,肝木乘脾土则见食欲不佳;肝气郁结化热化火,损伤阴液;阳气蒸腾于上,根据背为阳腹为阴之说,两阳相合时有后背部烧灼感。中医四诊合参,笔者辨证其为肝阳上亢证,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又因患者脾胃虚弱,去掉栀子以减轻寒凉之性。另外,气为血之帅,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故加川芎以活血、行气,并配伍西药黛力新以稳定患者情绪,综合治疗以达疏肝理气、平抑肝阳、活血通络之效果。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某,女,87岁。患者头晕不适1个月余,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个月前出现发作性头晕,伴二目干涩,双耳轰鸣,视物昏花,未治疗。近期,患者上述症状加重,来到笔者医院就诊。
诊见:精神萎靡,表情疲惫,咽干口苦,急躁易怒,双手及头部颤动,身困乏力,倦怠思卧。
查体:构音不清,双耳听力下降,右耳听力下降明显,反应迟钝,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细数。
诊断:眩晕(风阳上扰)、痴呆。治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10克,天麻12克,石决明15克,桑寄生10克,茯神20克,首乌藤15克,黄芩10克,川牛膝10克,杜仲10克,益母草15克,炙甘草3克,川芎6克。共8剂,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心得体会:
患者为老年女性,87岁,以头晕不适为主证,根据中医症状学辨病属于眩晕范畴,辨证属于阴虚阳亢型。笔者认为,一、从患者生理方面而言,年老者五脏阴阳气血俱虚,阴精阴液亏虚,肾者先天之本也,因此肾阴肾精亏虚为基础;二、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则肝肾同源,肾精肾阴亏虚,则肝阴肝血不足,阴不制阳,易致肝阳上亢。因此,结合舌脉,该患者属于阴虚阳亢。
脑为元神之府,为髓海,肾精亏虚,则肾髓生化不足,髓海不充,脑窍失养;阴虚日久,阳气偏亢于上,上扰脑窍,故发为头晕不适;肝藏血,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肝受血而能视,二目失于濡润,因此二目干涩、视物昏花;患者津液亏虚,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故发为口干咽燥;肝阴不足,阴不制阳,阳亢化风,肝风内动,则肢体颤动。因患者既往多病、久病、年老,所以有出神情憔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等一系列虚证表现。综上所述,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配伍川牛膝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阳亢;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有利于平降肝阳;首乌藤、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患者头晕,笔者认为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考虑患者久病、多病、体虚、体内瘀血聚集,故加入上达巅顶、血中之气药川芎,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案例二
张某,男,49岁。患者诉说头部昏沉不适伴后背烧灼感6年。患者6年前因血压偏高自行服用硝苯地平片后血压降至正常,随后便出现头部昏沉不适,伴有情绪不稳,视物模糊,时有后背部烧灼感。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按焦虑抑郁状态给予黛力新及舍曲林治疗,效果不佳。随后,患者又辗转各地寻求中医治疗,不尽如人意,经人介绍,来到笔者处就诊。
症见:患者精神萎靡,食欲较差,舌质暗紫,苔白腻,脉弦细,呈慢性病状态。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6年。
诊断:头晕,郁证,肝阳上亢。可采取疏肝理气、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川芎去掉栀子。天麻12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杜仲10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黄芩10克,益母草15克,茯神20克,首乌藤15克,川芎12克,甘草3克。共10剂,每天1剂,水冲服,分早晚服用。
心得体会: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肝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体阴而用阳。笔者细查病史,认为患者主因病久不愈,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化火,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故见头部昏沉不适、血压升高及情绪不稳,肝木乘脾土则见食欲不佳;肝气郁结化热化火,损伤阴液;阳气蒸腾于上,根据背为阳腹为阴之说,两阳相合时有后背部烧灼感。中医四诊合参,笔者辨证其为肝阳上亢证,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又因患者脾胃虚弱,去掉栀子以减轻寒凉之性。另外,气为血之帅,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故加川芎以活血、行气,并配伍西药黛力新以稳定患者情绪,综合治疗以达疏肝理气、平抑肝阳、活血通络之效果。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