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388
如何诊治先天性肌性斜颈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3日
     □宋相建

    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先天性肌性斜颈由胸锁乳突肌内的纤维瘤病所致,在出生时可触摸到肿块,或在出生后的前两周内触摸到肿块。该病右侧较左侧常见,病变可以累及全部肌肉,但更多病变只累及胸锁乳突肌的近锁骨附着点。肿块在出生后一两个月内最大,以后其体积维持不变或略有缩小,通常在1年内会变小或消失。如果肿块不消失,肌肉将发生永久性纤维化并挛缩,不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要早诊断、早治疗,这是预防出现畸形的关键。

    非手术疗法:新生儿期发现颈部有肿块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由父母进行患儿颈部被动牵拉活动。一只手固定住患侧肩部,另一只手逐渐将头颈部先向健侧肩部牵动,然后将下颌转向患侧,每个动作要缓慢进行,每天做颈部被动活动4~6次,每天二三十次。另外,哺乳时,患儿患侧要固定在母亲胸前,使患侧得到牵拉。逗引婴儿时,站在患侧一边,这也是能牵拉胸锁乳突肌的方法,也可以对肿物作手法轻柔按摩。该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治愈率达86%。

    手术治疗:患儿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未经过治疗且年龄1岁以上,由于肌肉已纤维化,面部出现畸形,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最佳年龄为1~5岁,如果大于5岁会因继发畸形较重,面部变形较难恢复。但是通过手术,患儿仍有希望获得面部一部分矫正,不应放弃治疗。

    常用手术方法: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和胸骨切断松解手术以及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术后处理:应用颈托或矫正器具进行固定4~6周;6岁以上患者,应将头部固定在过度矫正的位置;2岁以下患者,每天要坚持头颈部被动锻炼,以维持头颈部活动范围。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