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与《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人所共知,奠定了全方位的中医学术、理论基础。其主体内容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现存刊本中,则又杂有秦汉文句,故多认为《内经》虽非黄帝、岐伯亲著,亦非一人、一时之作。故明代桑悦《内经钞》说:“(《内经》)乃先秦、战国之书,非岐黄手笔,其称上古、中古,亦一佐证。玩其词意,汪洋浩瀚,无所不包。”方孝孺《逊志斋集》亦指出:《内经》“出于战国秦汉之人。”程颢也认为:“观《素问》文字气象,只是战国时人作。”元末明初著名医学家吕复在《内经或问》中说:“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至于为何将书名称为《内经》,吴昆则谓:“五内阴阳,谓之内;万世宗法,谓之经。”当然,我们应该重点强调的是,《内经》确具有完整的学术理论体系,这是不争的事实,素为历代医家所尊崇。
《内经》堪称医道之宗
我是世医家庭出身,但新中国成立初,全国没有中医高等院校,先父余无言公让我先学西医,以后有机会再学中医,故我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后分配至北京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任内科医生。1955年冬,我有机会参加全国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药学。1956年有幸拜在名医秦伯未先生门下,秦伯未老早在民国时期,即以精研《内经》闻名,世称“秦《内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