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区的设置和复苏案例质控
复苏区的设置和
复苏案例质控
□范超林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的抢救区内,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复苏区。自复苏区设置以来,这里不断创造抢救奇迹,挽救了无数濒危患者的生命。现将复苏区的设置和复苏案例质量管理进行说明。
复苏区位置的选择及所需物品
复苏区是抢救濒危患者(即将呼吸、心跳骤停和已经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的区域。该区域的位置必须是抢救状态下抢救区大门打开后能快速到达的区域,且要有一定的缓冲地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的复苏区,设置在正对抢救区大门的抢救单元,抢救区大门和复苏区大门之间的距离约为10米,正好起到了一个缓冲的目的。
复苏区需要的物品如下:
1.心电图机;
2.除颤仪;
3.气管插管套盘;
4.骨髓腔穿刺套盘;
5.导尿套盘;
6.胃肠减压套盘;
7.深静脉置管包;
8.心肺复苏机;
9.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
10.呼吸机;
11.转运呼吸机和氧气筒;
12.心电监护仪;
13.转运型心电监护仪;
14.转运型吸痰器;
15.吊塔(电源、气源、氧源);
16.吸痰装置;
17.转运型电动吸痰器;
18.脚踏吸痰器;
19.注射泵;
20.输液泵;
21.治疗车;
22.抢救车;
23.复苏床;
24.脚凳;
25.地灯;
26.光源;
27.钟表;
28.区域指示灯箱;
29.流程图;
30.环形输液轨道;
31.隔帘;
32.地标;
33.口头医嘱登记本;
34.医疗废物桶;
35.复苏板;
36.自动气压止血带。
复苏区站位的固定
复苏团队需要一名组长来安排整个工作。
组长为左图E位置,组长负责监测抢救现场的情况,观察组员的个人表现,以确保任务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完成。就像一名乐队指挥,组长并不亲自操作乐器,而是知晓如何让每一名乐队成员融入整个音乐中去。
复苏团队是一个整体,有效调动的要素包括:明确信息传达,明确角色和责任,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知识分享,进行建设性干预,进行再评估的总结,团队成员互相尊重。
抢救定位的含义:抢救区配置固定,抢救流程固定,人员和站位固定,职责和任务固定。
抢救定位的作用:保持良好抢救秩序,明确定位和责任,合理利用抢救资源,缩短措施到位时间,促进急救团队建设。
美国心脏协会ACLS培训和团队复苏流程
抢救定位后的人员训练尤为重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基地,全体急救医务人员都接受了ACLS(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在该培训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在复苏流程中,有指挥、有配合。
团队抢救,采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评估和治疗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以及急性疾病或受伤患者。
复苏团队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干预的目标是建立和恢复氧合。在BLS(基础生命支持)和ACLS中都有系统化的方法,即探查,也就是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若要实现成功复苏,医务人员需要采取多项干预措施。高效的团队合作在实现分工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复苏的成功概率。
好的复苏团队不仅拥有专科医生和精通复苏技能的人员,还要表现出有效的沟通和团队的有序调动。就如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团队定位的基础上,做好“五位一体”抢救,也会大大提升复苏进程和预后的质量。
复苏案例质控
经过训练之后,在日常抢救过程中,由于成员之间经验和知识吸收度的差异,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一套质控方法来不断提高团队的复苏水平。这套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根据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和情景再现。
但是,急诊医学部夜间危重患者明显多于白天,该怎样进行质控呢?遍布抢救室的监控系统解决了该问题。
例如,针对复苏过的患者,经过申请由护士长专门观看视频,挑取不足之处,在科务会上进行点评,并进行专项训练,补足短板;而人员也固定进行轮换,以保证在任何时候上班的医务人员,进行团队复苏操作时都默契而有序。
此外,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训练,选取真实案例,设置陷阱,每月固定进行模拟团队复苏演练,不断提高抢救水平。
复苏区日常管理
复苏区大量的抢救器械需要保证百分百的完好率,以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可以进入急救状态。
一、基础卫生管理。
目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每班次都有专人对复苏区的抢救器材进行擦拭,保证复苏区随时处于整洁有序的状态。
二、专人检测设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每班次都有专人检测设备,并将检测完备报告进行粘贴,以确保设备能够百分之百正常使用。同时,设置有备用设备,以便随时可以替换。
三、抢救车管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对抢救车实行一次性上锁制管理,每班次之间进行锁号交接,大大缩短了交班时间。车主(抢救车管理员)每月将抢救车一次性物品全部换新,保障其有效期和完好性。
四、感染管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在复苏区实行患者离开即消毒制管理,每班都要坚持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五、口头医嘱登记本管理。
口头医嘱登记本放置在抢救车上,并时刻处于打开状态,笔直接别于本上,以便于迅速记录,节省抢救时间,提高了团队复苏的有效成功率。
典型案例
自2016年9月16日以来,复苏区抢救濒危患者近200名,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其中,特别经典的抢救案例被广泛宣传。
比如,地下室患者突发心跳骤停抢救成功案例,儿童钙片卡喉成功抢救案例,刀刺伤、钢筋穿喉抢救成功案例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复苏案例质控
□范超林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的抢救区内,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复苏区。自复苏区设置以来,这里不断创造抢救奇迹,挽救了无数濒危患者的生命。现将复苏区的设置和复苏案例质量管理进行说明。
复苏区位置的选择及所需物品
复苏区是抢救濒危患者(即将呼吸、心跳骤停和已经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的区域。该区域的位置必须是抢救状态下抢救区大门打开后能快速到达的区域,且要有一定的缓冲地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的复苏区,设置在正对抢救区大门的抢救单元,抢救区大门和复苏区大门之间的距离约为10米,正好起到了一个缓冲的目的。
复苏区需要的物品如下:
1.心电图机;
2.除颤仪;
3.气管插管套盘;
4.骨髓腔穿刺套盘;
5.导尿套盘;
6.胃肠减压套盘;
7.深静脉置管包;
8.心肺复苏机;
9.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
10.呼吸机;
11.转运呼吸机和氧气筒;
12.心电监护仪;
13.转运型心电监护仪;
14.转运型吸痰器;
15.吊塔(电源、气源、氧源);
16.吸痰装置;
17.转运型电动吸痰器;
18.脚踏吸痰器;
19.注射泵;
20.输液泵;
21.治疗车;
22.抢救车;
23.复苏床;
24.脚凳;
25.地灯;
26.光源;
27.钟表;
28.区域指示灯箱;
29.流程图;
30.环形输液轨道;
31.隔帘;
32.地标;
33.口头医嘱登记本;
34.医疗废物桶;
35.复苏板;
36.自动气压止血带。
复苏区站位的固定
复苏团队需要一名组长来安排整个工作。
组长为左图E位置,组长负责监测抢救现场的情况,观察组员的个人表现,以确保任务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完成。就像一名乐队指挥,组长并不亲自操作乐器,而是知晓如何让每一名乐队成员融入整个音乐中去。
复苏团队是一个整体,有效调动的要素包括:明确信息传达,明确角色和责任,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知识分享,进行建设性干预,进行再评估的总结,团队成员互相尊重。
抢救定位的含义:抢救区配置固定,抢救流程固定,人员和站位固定,职责和任务固定。
抢救定位的作用:保持良好抢救秩序,明确定位和责任,合理利用抢救资源,缩短措施到位时间,促进急救团队建设。
美国心脏协会ACLS培训和团队复苏流程
抢救定位后的人员训练尤为重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基地,全体急救医务人员都接受了ACLS(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在该培训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在复苏流程中,有指挥、有配合。
团队抢救,采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评估和治疗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以及急性疾病或受伤患者。
复苏团队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干预的目标是建立和恢复氧合。在BLS(基础生命支持)和ACLS中都有系统化的方法,即探查,也就是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若要实现成功复苏,医务人员需要采取多项干预措施。高效的团队合作在实现分工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复苏的成功概率。
好的复苏团队不仅拥有专科医生和精通复苏技能的人员,还要表现出有效的沟通和团队的有序调动。就如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团队定位的基础上,做好“五位一体”抢救,也会大大提升复苏进程和预后的质量。
复苏案例质控
经过训练之后,在日常抢救过程中,由于成员之间经验和知识吸收度的差异,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一套质控方法来不断提高团队的复苏水平。这套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根据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和情景再现。
但是,急诊医学部夜间危重患者明显多于白天,该怎样进行质控呢?遍布抢救室的监控系统解决了该问题。
例如,针对复苏过的患者,经过申请由护士长专门观看视频,挑取不足之处,在科务会上进行点评,并进行专项训练,补足短板;而人员也固定进行轮换,以保证在任何时候上班的医务人员,进行团队复苏操作时都默契而有序。
此外,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训练,选取真实案例,设置陷阱,每月固定进行模拟团队复苏演练,不断提高抢救水平。
复苏区日常管理
复苏区大量的抢救器械需要保证百分百的完好率,以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可以进入急救状态。
一、基础卫生管理。
目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每班次都有专人对复苏区的抢救器材进行擦拭,保证复苏区随时处于整洁有序的状态。
二、专人检测设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每班次都有专人检测设备,并将检测完备报告进行粘贴,以确保设备能够百分之百正常使用。同时,设置有备用设备,以便随时可以替换。
三、抢救车管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对抢救车实行一次性上锁制管理,每班次之间进行锁号交接,大大缩短了交班时间。车主(抢救车管理员)每月将抢救车一次性物品全部换新,保障其有效期和完好性。
四、感染管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急诊医学部在复苏区实行患者离开即消毒制管理,每班都要坚持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五、口头医嘱登记本管理。
口头医嘱登记本放置在抢救车上,并时刻处于打开状态,笔直接别于本上,以便于迅速记录,节省抢救时间,提高了团队复苏的有效成功率。
典型案例
自2016年9月16日以来,复苏区抢救濒危患者近200名,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其中,特别经典的抢救案例被广泛宣传。
比如,地下室患者突发心跳骤停抢救成功案例,儿童钙片卡喉成功抢救案例,刀刺伤、钢筋穿喉抢救成功案例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